- 
                        在微不足道的 细节中感受爱哲贵的中篇小说《微不足道的一切》以细腻笔触讲述了丁小武的家庭生活。 2025-09-19 
- 
                        生动诠译抗战精神的淬炼历程——评《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左玉河的新作《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应时而出。 2025-09-19 
- 
                        张清华:一蓑烟雨,万缕诗思——《一蓑烟雨》阅读笔记60岁以后的梁平在想什么呢?这是我以往经常暗自追问的问题。 2025-09-18 
- 
                        开明书店“以刊带书”的启示20世纪20年代,章锡琛在同道中人的支持下创办了开明书店。 2025-09-18 
- 
                        《天下良田》:谱写悠扬的田野之歌河南周口作家柳岸的长篇小说《天下良田》,将笔触聚焦波澜壮阔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以50多万字的篇幅深情描绘中原大地万亩粮田、风吹麦浪的美好画卷,讲述基层干部精耕细作责任田与良心田、农民群众的生活发生巨变的故事,以文学的样式为时代变革交上一份答卷。 2025-09-18 
- 
                        父亲衣襟上的尘土依然在闪光——《背影》百年的文学启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原载于当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第200期。 2025-09-18 
- 
                        《入戏》:走进“人戏合一”的生命状态《入戏》的编辑过程,于我而言,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洗礼。 2025-09-18 
- 
                        “报告”与“文学”的生动互文包松林报告文学《筑梦路上——无锡地铁发展纪实》以江苏省无锡市的地铁建设历程为描述对象,充满纵深感、广域度和史诗性,呈现出以无锡地铁建设为代表的中国地铁60年发展历程的甘苦,由此描绘出一幅中国式城市化和现代化狂飙突进的绚烂画卷。 2025-09-18 
- 
                        见性、见心、见情、见真——评杨献平《中年纪》杨献平的散文特质是见性、见心、见情、见真,翻开《中年纪》,西北风裹挟着黄沙扑面而来,这是巴丹吉林沙漠赋予他的精神胎记。 2025-09-18 
- 
                        凸显文学研究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作用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互动不断深化的当下,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既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文化战略部署的核心环节。 2025-09-18 
- 
                        少年的水乡与成年的江湖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长江中下游至少有两种典型的“水乡”。 2025-09-16 
- 
                        《要有光》——给自己的糖果从现代文学中鲁迅发出救救孩子的那声呼喊开始,少年(孩子)一直都是现当代文学中重要的叙事对象。 2025-09-16 
- 
                        姜涛:把“新诗”放回它发生的历史之中1935年夏,在完成《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的编选工作之后,朱自清写下的一则“选诗杂记”,常为后来的研究者引述: 我们现在编选第一期的诗,大半由于历史的兴趣:我们要看看我们启蒙期诗人努力的痕迹。 2025-09-16 
- 
                        宗仁发:要写出具有“发明性”的小说说老实话,现在找到一篇小说让你忘记“职业读者”的身份读下去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儿。 2025-09-16 
- 
                        徐威:重复叙事与困境言说2024年的2月,我收到李木一寄来的长篇小说《大明龙州土司》。 2025-09-16 
- 
                        郝庆军印象记:洞观世情郝庆军有三个身份:一是干部,他在文化领域从事文艺管理工作,干过杂志主编、出版社社长,也负责过具体的部门,不仅如此,在进京之前,他在乡镇、县里等多个岗位工作过,是少有的有长期基层经验的干部;二是学者,他辞去记者职务,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读现代文学博士,专心研究鲁迅杂文这种现代文学最硬核的题目,他读博时属于大龄青年,拖家带口,实属不易;三是小说家,工作之余,庆军喜欢写小说,通过文学来写时代、写世情、写人心,充分发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职业见闻的作用。 2025-09-16 
- 
                        自叙与自愈——评张君怡《救猫咪》我记得发小有一只在我怀里待了一刹就跳脱的猫,它大概长得很像《救猫咪》里的凡高,离开在书里的三只猫去世那年。 2025-09-15 
- 
                        文学之美与史学之审慎——读成长《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成长的新作《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选取了三国历史中较为冷门的“后三国”作为叙述主体,从选题上就显得不同凡响。 2025-09-15 
- 
                        《龙凤歌》与乡村精神世界《龙凤歌》作为胡学文的最新作品,展现出了其创作生涯中显著的“变”。 2025-09-15 
- 
                        《古画照相馆》:被丹青定格的文明史《都城纪胜》中说:“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 2025-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