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历史记忆的诗歌丰碑——读小语“三线主题”长诗三部曲札记
贵州诗人小语的 “三线” 主题长诗三部曲《热血》《逐梦》《飞天》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以史诗般的笔触全景式呈现了三线建设的历史画卷。
2025-06-16
-
黄传会《火星,我们来了》:文学的“祝融号”
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赤帝。
2025-06-16
-
彩色天空风景画下飘浮的魂灵——苏童《好天气》读札
坏作品永远是一样的;伟大的作品却是千差万别的……为了人物,为了故事,为了形而上学的省思和情欲的省思,以及为了某种带反讽的处世哲学。
2025-06-15
-
《东山坳》:乡村新貌与时代精神的共鸣
为乡土新貌留下文学见证,已成为当代作家的自觉追求。
2025-06-15
-
破碎的替身——评周宏翔小说《角色》
如果用当下时兴的流行语来概括,那么周宏翔的《角色》所讲述的,可以说是一个有关“替身文学”或“白月光文学”的故事。
2025-06-15
-
《狂妄》:在经典中拼接历史回响
文本是对历史的再现和对现实的反思。
2025-06-15
-
《团圆酒》:破译地域文化的基因密码
《团圆酒》以云梦泽澴河边乡村的人和事为叙事核心。
2025-06-15
-
《猎物》:虚拟世界是一片无处藏身的丛林
新经验如何转化为小说素材,进而用叙述对其进行美学赋形,是青年小说家面临的挑战。
2025-06-15
-
当“世界青年”初涉中年世界
在去年一个会议场合与青年作家顾文艳见过面之后,我就一直好奇为何作者一方面在高校工作,是那种典型意义的“青椒”,另一方面却又保持着某种略为夸张的松弛,眼神里常有逸出常规的能量。
2025-06-15
-
复调的美学——《国家名片C919》读后
作家詹东新多年来的写作着重围绕着他的专业展开。
2025-06-14
-
“长物”之下的精神救赎
这是一篇以晋商后裔康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通过明代画家沈周的传世画作《烟江叠嶂图》串联起家族精神传承的史诗性作品。
2025-06-13
-
蒋一谈:关于诗的七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和大家交流。
2025-06-13
-
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谐振——读南翔《禾雀花上的麻雀》与《成人礼》
《禾雀花上的麻雀》中引了孔夫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025-06-13
-
杨坚:岳麓书社的拓荒者
从绍兴古城走出的出版人 杨坚先生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人生之路犹如古城的青石板路,看似经过风雨剥蚀却愈加铿然。
2025-06-13
-
政治抒情诗能否恢复其应有的力量
政治抒情诗,虽冠以“政治”两字,但它却不是政治,而是诗。
2025-06-13
-
遇见中国瓷器的灵魂
《遇见宋瓷(修订版)》是一本我一直期待的书。
2025-06-13
-
诗,何以成为“中国”?
诗话、词话兴起于北宋以后,是一种较为自由的随笔形式,写作向无定式。
2025-06-13
-
岚罩山河映诗心 ——从孙梓文诗集《光雾岚》说起
说来确实有些玄乎,成都2024年冬天的寒气,竟然蔓延到了2025年的5月。
2025-06-12
-
新世纪以来文学中的地方篇章——以山东作家为例
巍巍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得到世代民众的敬仰,其崇高地位,远非华山、嵩山等可以媲美。
2025-06-12
-
持志如心痛——谈波《海边列车》里的爱情书写
谈波的长篇首作《海边列车》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连化工总厂为背景,呈示出独特的“工业化色彩”。
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