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市文学:在分裂、寻找、突围中形成新的美学范式
现代城市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难以一言以蔽之,光影交错感正是城市的灵魂。
2025-03-28
-
复活那些在远逝岁月中活过、爱过、舞过的人
2023年元旦祭拜先人,下山的时候,遇到一位书法家的墓,若不是见到墓碑,我早已把这个名字忘掉了。
2025-03-27
-
为什么一次次重回老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2025-03-27
-
城市也是生态文学的“宝库”
生态文学是一种具有浓郁现实色彩的文学样式。
2025-03-27
-
《王船山》:文脉之光烛照风骨
聂茂的四卷本长篇小说《王船山》(团结出版社出版),对王船山人格精神有着精准把握和生动描写。
2025-03-27
-
《白螺矶》:在诗里品读时间的轨迹
读刘敏的诗集《白螺矶》(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能清晰地感知到文学与时间的内在关系。
2025-03-27
-
东江儿女的湾区史诗——陈雪长篇历史小说《惠州1907》中的叙事美学
辛亥革命前夜,惠州七女湖起义这一历史事件,被陈雪以文学之笔精心重构,在《惠州 1907》中呈现出了晚清岭南社会生态的全景图。
2025-03-27
-
贵乎返本 理有恒存——学习王朝闻先生的文风
文风确实有好坏之分,但要说出好与坏的标准却又不那么容易,因为影响文风的因素很多,大到时代、社会、民族、阶层、行业,小到文体、作者。
2025-03-27
-
每个角色都在寻找人生中的“平衡”
滕肖澜作品我读得不多,但在这有限的阅读中却留下了两点比较鲜明的印记:这是一个能写上海、会写上海,特别是浦东新区的好手,过往的《心居》和《城中之城》两部长篇小说便是佐证。
2025-03-27
-
多元性、地方感与语言融合:关于《欧阳黔森诗选》
拿到这本《欧阳黔森诗选》,我的第一反应是既吃惊又觉得合理。
2025-03-25
-
交错、套嵌与映射——三三小说的结构
1 上海九零后作家三三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在结构上非常用心和讲究,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
2025-03-25
-
记忆与存在,细节与现实——评穆萨的小说创作
一、叙事装置:死亡与记忆 在穆萨现已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死亡和记忆常被用来解构小说叙事。
2025-03-25
-
生活在此处——当代的异乡者与心灵的解剖术
“不过后面跟我就没有关系了,他自己沉迷到这件事上,说是有种野心,要做普通人的史官,用眼睛写下普通人的起居注。
2025-03-25
-
《长乐未央》:以人物命运 呈现山乡巨变
李玉平的《长乐未央》是一部以“新时代山乡巨变”为题材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讲述了福州市长乐区在40年间发生的沧海桑田,触摸民族复兴的脉搏。
2025-03-25
-
醉成一朵泥块,黑花开满梦里
这个题目化自臧克家的诗作《炭鬼》:“一直醉成一朵泥块,黑花便在梦里开满。
2025-03-25
-
杜安隐《丽日熔金》:历史褶皱中的三国女性史诗
在历史的叙事长卷中,女性的声音和身影总是被置于男性主导的宏大篇章之后,显得微弱而模糊。
2025-03-24
-
一封写给家乡的情书——谭谈新作《故乡》读后
八十高龄的谭谈的新作《故乡》,与其说是一部关于故乡的纪实散文集,不如说是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
2025-03-24
-
打开吴宓的“小红箱”
在当代中国学界,吴宓是一个由冷渐热的研究对象。
2025-03-24
-
《美丽查干湖》:人们能否从故乡重新出发?
故乡如同人的精神脐带,无论你身处天涯海角,还是宇宙洪荒,只要你活着,它与你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不会被切断。
2025-03-24
-
一本有情之书——评《“文人”汪曾祺研究》
提到汪曾祺,从文学界到普通读者几乎都对其倍加推崇。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