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之语》:在丝绸之路的褶皱里,书写文明的九色光
当车轮碾过欧亚大陆的经纬,风从长安吹向地中海,文明的密码早已浸入每一粒砂砾。
2025-08-12
-
偶遇,是爱情的秘密,也是小说的秘密
初读陈武小说集《偶遇》有些讶异,他应该对古典小说、传统戏曲理解颇深,其小说有三言、二拍、李渔戏剧的影子。
2025-08-12
-
“第三代”诗歌的艺术位置与文学史情境
摘 要 通过在朦胧诗-“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九十年代诗歌”这两种“关系”中认识“第三代”诗歌,以此“锚定”其文学史形象、地位和性质。
2025-08-12
-
霍艳: 素人写作者不会说自己姓“素”
近年来文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现象莫过于“素人写作”,它记录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真切感受,对劳动工作、劳动关系有了重新发现,更使得文学跨越圈层贴近大众,唤起了普通人的创作兴趣。
2025-08-12
-
莽荡瑰奇的闽南儿女英雄传
有志于用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再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的中国当代作家不乏其人,孙照宇也耗费近五年青春岁月做了有益的探索尝试,他最近杀青的《大厝·三落刊》就是一部故事情节丰富复杂、颇具艺术魅力、值得读者细读慢品的作品。
2025-08-11
-
《阿难》:复杂与晦涩或者“天网恢恢”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有时候阅读小说的确是一个奇异的过程。
2025-08-11
-
散文文体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现代散文作为中国新文学的重要文体,是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讨论其曾经被寄予的厚望、文体边界及类目辨析,等等。
2025-08-11
-
刘醒龙:伟大的作品没有时空限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艺术家的回信中,将“经典”摆在第一位,随后加上“热爱”“坚守”,用简简单单的三个词、六个字,标示出文学艺术工作的正确途径,再辅以“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一下子就将文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说得清清楚楚。
2025-08-11
-
全球史视野与抗战时期历史题材创作的研究新变
抗战时期历史题材创作的发生与研究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文学的创作流变与主题演进与“二战”期间的世界秩序变动密切关联。
2025-08-11
-
新大众文艺时代,文艺评论如何更新?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不断更新换代,彻底改变了文艺的形态与生态。
2025-08-11
-
在遮蔽处追问,于彰显时反思
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文学本质问题始终是一个充满张力与悖论的核心议题,其论争轨迹既折射出学科范式的转型,也映现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2025-08-11
-
《报人本色——周瑞金传》:直击时代绷紧的那根弦
一口气读完沈惠民所著《报人本色——周瑞金传》,皇皇29万字,实在精彩,欲罢不能。
2025-08-10
-
水与社会的表面张力
毕飞宇的短篇新作《仰泳》主要讲述主人公老马仰泳“浮沉”的故事。
2025-08-10
-
《玫瑰香飘博格达》:时代巨变下的寻找与等待
青藏高原上的奇闻轶事是作家杨志军反复书写的对象,但在中篇新作《玫瑰香飘博格达》中,他把关注点从西藏转向了新疆,继续用他那富有边地风格的文字展现一段横跨三十余年的、关于“寻找与等待”的爱情传奇。
2025-08-10
-
《行注目礼》:今日之“我”与过去之“我”
岁月如静水深流,不着痕迹地带走浮世喧嚣,却在记忆的河床上悄然沉淀下生活的碎金。
2025-08-10
-
《彩票收藏家》:未知处的色彩
伴随着小说集《燕子呢喃,白鹤鸣叫》的出版,作家阮夕清的短篇新作《彩票收藏家》也与读者见面。
2025-08-10
-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当以同怀视之”
最近看到阎晶明的《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顿觉眼前一亮。
2025-08-10
-
《叶圣陶日记全集》:一部兼具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的鸿篇巨著
“‘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六卷本《叶圣陶日记全集》,2024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2025-08-10
-
《蛋镇诗社》:“黄金年代”的青春之歌
讲述历史就是重新建构历史。
2025-08-10
-
《水在岛中央》:被忽略的女性坐标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