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自然一样思考:构建生态文学的主体性
二十五年前,在海南三亚南山举办“生态与文学”研讨会,韩少功、张炜、李陀、迟子建、格非、苏童、乌热尔图、蒋韵、戴锦华、南帆、耿占春、李少君等在场,之后发言整理为《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要谈环境——生态?》,引发广泛的关注,成为21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界关于“生态文学”的重要历史文本。
2025-01-26
-
《青蒿药神》:用“融州三部曲”打造文学故乡新地标
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柳州作家马昌华潜心于乡村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并以他的第二故乡“融州”为背景,用饱满的激情和顽强的毅力,深入挖掘故乡闪光的人和事,继推出《桔颂》(2020年12月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加油吧,我的扶贫大主播》(2020年12月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两部长篇之后,今年一月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了36万字的《青蒿药神》,从而圆满完成了作者乡村系列长篇小说“融州三部曲”的创作出版计划。
2025-01-26
-
《扬兮镇诗篇》:相信耐心而长久的创造
去年六月一次会议上,我挨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老师坐,他从包里取出一叠打印书稿,翻到最后一页给我看,那是小说终章的最后一句:“我们总以为唐代是花团锦簇、热热闹闹的。
2025-01-26
-
龙其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饮食现象书写与文化反思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通过钻木取火进行石烹,形成了炮、煲、烫、焙、炒等制作熟食的方式。
2025-01-26
-
自然生态文学:未来路径与写作可能
我们的大部分写作题材都是关注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
2025-01-26
-
陈福民:当我们说“城市文学”时,我们实际上在说什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每一种学术都有自己的时代特性。
2025-01-26
-
《万物皆可旋转》:旋转的多重意蕴
杨映川的长篇小说《万物皆可旋转》发表于《十月·长篇小说》2024年第6期。
2025-01-26
-
在进退无据之间——李晓梅《绿萝的天空》对第二代农民工的表现
路遥《平凡的世界》表现了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的命运。
2025-01-26
-
杨国庆:铺写新时代“千里江山图”的炫彩画卷
《刘醒龙地理笔记》由《上上长江》《天天南海》和《脉脉乡邦》三部书构成,其中《上上长江》为首部之作,全书19.2万字,收入46篇文章,是三部书中收入文章最多、字数最多的一部关于长江的新书,极富阅读价值和美学价值。
2025-01-26
-
“在地”书写与新乡愁美学——论舒飞廉《云梦泽唉》
舒飞廉的新作散文集《云梦泽唉》面世后好评如潮,甫一推出便先后获得“英雄城市文学盛典暨2023武汉文学季”“年度散文家”奖,上榜“2023年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榜”等。
2025-01-26
-
邹建军:李强诗歌创作与民间歌谣的结构关系
李强的诗歌创作已经超越一个自然的阶段,而进入一个自觉与自由的阶段,第七本诗集《大地上的家乡——李强自选诗》的出版,表明了我上述判断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2025-01-26
-
李蔚超:否定之否定的城市微观史
“林檎”其实大有来历,《东京梦华录》里枚举干果、时果时,皆有“林檎”一类。
2025-01-26
-
一部通过“疼痛”重新看人的小说——读解陈继明长篇《大声独白》的一个维度
这是一部聚焦“人类疼痛”的小说。
2025-01-26
-
陈聪小说《让它降落》:战火中的心灵救赎
看陈聪这篇小说,让我不由得想起2017年在伊斯法罕的一家展厅里看到的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那个叫阿兰·科迪的3岁叙利亚小男孩尸体,趴在土耳其海岸的沙滩上。
2025-01-25
-
读《过年书》:春节呈现的璀璨光彩
《爆竹除旧庆升平》 一九五○年春节 丰子恺作 选自《过年书》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025-01-25
-
张敦:捕捉生活中最隐秘的闪电
这四篇小说,我最熟悉的是江莱的《粉红色闪电》。
2025-01-24
-
文学在“双基时代”的七十二变
“双基时代”的到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科技的创新交相辉映。
2025-01-24
-
用慧心与作品对话——评申美英《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诗词赏析》
旅美华文作家申美英,祖籍山西晋城,曾从事文化与新闻、宣传工作,现为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
2025-01-24
-
大山、自然与靠近的幸福——评宋先周《朝着幸福的方向奔跑》
《朝着幸福的方向奔跑》是宋先周的散文集,甫一出版就引起了关注,并荣获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25-01-23
-
隐秘角落中的女性话语——读骆平《在弥勒》
《在弥勒》以一封举报信为起点,从讯问出发,勾连起四对夫妻在弥勒的旅游经历,展现出“我”与妻子的婚姻真相。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