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不足道的 细节中感受爱
哲贵的中篇小说《微不足道的一切》以细腻笔触讲述了丁小武的家庭生活。诚如书名所示,故事聚焦的皆是生活琐事,看似“微不足道”,可一旦置于家庭语境中,便如串联筋骨的脉络,稍一碰触,便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说开篇,丁小武便直言自己陷入了难题:父亲丁铁山患上重度老年痴呆,生活无法自理。作为儿子,他本能地想担起照料责任,可现实却让他陷入“两难”。父亲与妻子柯又红早有嫌隙,甚至曾放话“家里有她就没有丁铁山”。如今父亲急需人照顾,丁小武必须在“尽孝”与“护妻”间做抉择。这个选择,不仅关乎责任义务,更缠绕着夫妻、父子间的复杂情感,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引爆,便会触发家庭关系的连锁反应。作者精准捕捉到这一矛盾焦点,以此为切入点,层层剖开家庭关系的肌理。这一核心矛盾贯穿小说始终,情节推进、叙事节奏、人物语言与心理活动,皆笼罩在它的影响之下。丁小武作为冲突的中心,他始终想做家庭的“调和者”,却在现实拉扯中屡屡被动。一边是病弱需照料的父亲,一边是态度强硬的妻子,他的妥协与纠结几乎写满每一处细节。丁铁山这位昔日利落果决的老人,在疾病侵蚀下,只剩反复呼唤“丁小武”的本能反应。作者并未刻意剖白他的心理,因对失智老人而言,所有逻辑与矛盾,早已被机体本能所压制。
书中最具张力的人物当数柯又红,她的摇摆与转变,甚至直接推动着情节走向:从最初坚决不让丁铁山同住,到中途为挽回婚姻主动退让、同意父亲搬去公爵山庄,再到丁铁山离世时脸上复杂难辨的神情。从执意让丁小武开厂子,到后来主动卖掉厂子,乃至小说结尾,面对丁小武昔日交好的董南妮上门,她的心态也悄然松动。而女儿丁点点,作为家庭冲突的“旁观者”,当矛盾蔓延到自己身上时,她选择以“退缩”保持距离。这既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家庭困境的无奈回应。这些矛盾在有限篇幅里交织叠加,却毫无荒诞感,反而如一面镜子,照见无数家庭的日常:每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当亲密关系将彼此拉近,那些隐藏的棱角便会愈发凸显。
故事在矛盾中推进,人物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自我找寻”。丁小武曾对“为何照料父亲”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解释:“我是在以这种方式找回父亲,同时也找回自己。”在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常被简化成“矛”与“盾”:丁小武性情温和,习惯将就妥协,是“防守、求和”的一方;柯又红性格泼辣,言语强势,是“进攻、尖锐”的一方。但在照料丁铁山这件事上,两人却走向了性格的“另一面”:丁小武变得执拗决绝,柯又红反倒学会了妥协退让。这种转变,既是对自我性格的探寻,也是家庭情感的“修复过程”。小说还设计了一个极具“回环性”的情节:丁小武后来患上了帕金森病。这一设定不仅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更藏着深刻隐喻。人的一生如同抛物线,从起点攀升至顶点,再缓缓落下,最终归于终点,这正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如今,疾病与失智的阴影,从丁铁山转移到了丁小武身上,这个家庭,又将面临一场熟悉又陌生的“疾病风波”。而这一次,柯又红的转变最为彻底: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温柔,那份褪去尖锐后的包容,让我们清晰看到了这个角色的成长与蜕变。
在书的后记里,哲贵谈及对“爱”这一主题的思考,这或许是他希望借这个故事传递给读者的核心议题。情感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个人的生存体认、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以及对疾病与死亡的深刻感悟。丁铁山、丁小武、丁点点祖孙三代的命运交织,勾勒出一个人完整的生命轨迹。人生中,成长、情感纠葛与疾病磨难本就是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个体究竟如何重新找回自我?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摩擦与矛盾里。这些日常纠葛好比一根根细小的线头,人的一生是松弛凌乱还是紧实有序,全看我们如何梳理、应对这些“线头”。
(作者系第三期鲁迅文学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学员、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学创作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