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楚《云落》中力的混乱与重建的尝试
在张楚的长篇力作《云落》中,力的混乱与重建作为一条隐秘而又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巧妙地潜伏于文本的缝隙之中,构成了一幅令人深思的县城生态图景。
2025-09-23
-
李健边地书写中的“巨变”与“恒常”——从《木垒河》到《天山下》
2012年,李健携书写民国新疆历史的长篇小说《木垒河》在文坛崭露头角。
2025-09-23
-
张元珂:北方情话与南方梦魇
只要稍稍梳理一下郝庆军的人生履历——青少年时期在农村度过,80年代末考入地方高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地方乡镇政府机关工作,后通过考研、考博进入大城市,毕业后留京并长期在高端科研机构工作,我们大体可以断定,他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基层到“庙堂”、从边缘到中心一步步走来的“后新时期”精英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2025-09-23
-
一个“失意者”的快意人生——评老藤《昆虫志》
《昆虫志》的表层结构是一个仕途失意的故事,但是作者又为“失意者”配置了一个显赫的名字——魏征,以及与这个显赫的名字相适配的出众才华。
2025-09-23
-
听城记:在声音的迷宫里触摸都市灵魂
陈武发表于《十月》2025年第2期的中篇小说《声音》,以北京像素小区为叙事场域,通过主人公胡阿古对声音的极致感知与异化体验,构建了一座由各种声响交织而成的现代性迷宫。
2025-09-23
-
《东进》:从鲁南烽火到时代回响
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对历史的忠实再现,更在于其能否深刻揭示历史规律,并以艺术的力量感召当下、启迪未来。
2025-09-22
-
董晓可:大雾弥漫,人心有轨——评毕海林《村庄大雾弥漫》
董晓可,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25-09-22
-
一曲献给众生的哀悼之歌——浅谈李云新作《动物世界》的生命伦理书写
李云的中篇小说《动物世界》刊载于《钟山》2025年第4期,这部作品不仅描写了伴侣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一系列动物的出场与退场,将人类情感、邻里互动以及伦理困境交织在一起。
2025-09-22
-
张立群:跨世纪诗歌现象考察
作为课题“百年新诗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学案研究”主要是对1990—2017年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可以成为“学案”的现象、话题等进行梳理,挖掘、呈现这一阶段新诗史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内容与讲述之可能,为后来读者阅读、了解这段历史留下特定的资料与档案。
2025-09-22
-
卤阳湖畔的情思
一 读完卫建宏的散文集《卤阳湖畔》,我有短暂的沉寂。
2025-09-22
-
《江佛入海》:时间的悬疑
一如周宏翔从前创作的诸多作品,《江佛入海》的故事也发生在“山城”重庆。
2025-09-22
-
何建明《如诗的大地》:国家礼赞 民族颂歌 人民史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的辉煌,激荡着作家何建明的心潮,激活了他内心的创作冲动。
2025-09-22
-
《茅盾十五讲》:呈现更立体的作家形象
作为一位现代经典作家,茅盾及其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25-09-22
-
《到祁连山去》:大雪落在祁连山
作家李修文的短篇新作《到祁连山去》围绕“我”——一个身患肾病并接受了陌生人器官捐献的年轻人,与捐献者的父亲王忍冬之间的纠缠,展开了一段荒诞且深邃的精神旅程。
2025-09-21
-
《秀平的深渊》:深渊的回响
秀平的前半生是一场漫长无声的坠落。
2025-09-21
-
《广场KTV》:久在樊笼里
在《广场KTV》这篇冷静克制的现实主义小说中,70岁的父亲张仲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骤然消失于买菜途中,激起的涟漪却层层剥开了一个家庭深埋的隐痛。
2025-09-21
-
土与水:乡土文学的复调合唱
近来热播的电视剧《生万物》及其原著小说《缱绻与决绝》,再度将“土地”拉回公众的文学想象中。
2025-09-21
-
诗歌人类学的深层叩问——读黄梵《爱越界的酒神:现代诗漫谈》
《爱越界的酒神:现代诗漫谈》是诗人、小说家、学者黄梵多年来诗歌评论文章的合集,其中凝结着他在长期创作反思与沉淀中提炼出的诗观。
2025-09-21
-
《谈美育》读札:理性的建成与“古典”的现代美育
《谈美育》是一部美育论的普及读本。
2025-09-20
-
姜超:人间路与客居情——评北乔《大地上的星辰》
诗集《大地上的星辰》(作家出版社 2025年5月版)册页山河,满含作者北乔半生身飘天涯的旅思,那些诗篇始终与山水谈心,和时间对话,雅致深情,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座丰饶富赡的印象库。
2025-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