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饱和经验”让写作变得丰盈而有力
文艺是大众的,文艺是为大众的。
2025-06-23
-
《蘸火记》:解读抗战烽火淬炼的传奇“密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家牛余和“长岭山系列”作品的重头戏——长篇小说《蘸火记》讲述了抗日游击队、独立大队以及独立旅三支地方抗日武装力量浴血章丘长岭山的英雄故事。
2025-06-23
-
《远去的村庄》:为乡民纪传 给乡村立碑
翻开林目清《远去的村庄》,我只读了第一首《篾匠二爷》便被吸引住了。
2025-06-23
-
流水漫漶,风云遗世——王安忆《儿女风云录》阅读札记
近读王安忆长篇新作《儿女风云录》,感觉写法比较特别。
2025-06-22
-
《青烟》:乡土叙事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视野
杜万青的长篇小说《青烟》表面上看是一部非常“传统”的作品。
2025-06-22
-
《护宝寻踪》:照映未来的明镜
与《护宝寻踪》结缘,始于它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的那天晚上。
2025-06-22
-
在一条伟大的文脉上,真正构建起自身丰满的山河
在浙江桐庐建县1800周年之际,以“山水为笺·文脉传声”为主题的《富春江地理志》首发仪式暨“桐庐四书”分享会在浙江省桐庐县陆春祥书院举行。
2025-06-22
-
荒诞上的草莓——方块小说印象
多年前,当安福路还很沉静的时候,唯一热闹的去处是安福路与武康路转角,一家装修冷峻得如同一件欧洲男装风衣的咖啡馆,名字叫“去年在马里昂巴”。
2025-06-22
-
树木:读懂自然的一门语言
《如何阅读一棵树》 特里斯坦·古利 著 四木 译 青豆书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入选“四月光明书榜” 英国自然作家、航海家、探险家特里斯坦·古利的《如何阅读一棵树:探寻树木的生命密语》是其又一本自然类畅销书籍,该书将树木作为自然和环境指标,从树的空间分布、树的结构、树的季节变化、树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系统讲述了如何解析“树的密码”,读懂自然。
2025-06-21
-
让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王筱喻的长篇报告文学《天下大同》,是一部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兼具的优秀作品。
2025-06-20
-
乡村振兴中的“教育诗” ——长篇小说《雕塑师》的价值
师小童的长篇新作《雕塑师》是一部特殊而有分量的作品。
2025-06-20
-
流民寻根的“布道”与“抒情”——从《一日三秋》说开去
2021年7月,刘震云的长篇新作《一日三秋》在花城出版社落户出版,一看便是他的笔致、家数。
2025-06-20
-
阅读史即精神发育史——以宗璞的阅读历程为中心
摘 要 作家的阅读史即创作生成史,亦即精神发育史。
2025-06-20
-
张莉:AI修辞与好散文的情感能量
每年春天,我和两位同事都会共同讲授一门名为“创造性阅读与分析方法”的研究生课程。
2025-06-20
-
“通讯体”将战时文艺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抗战文艺与20世纪中国革命同频共振。
2025-06-20
-
纵深挖掘与回望反思——评周燕芬《当代陕西长篇小说史论》
就中国当代小说创作而言,陕西无疑是一个重量级存在。
2025-06-20
-
王祥夫:晓苏小说的滋味
晓苏是个既懂幽默而又相当质朴的人。
2025-06-20
-
海岛往事与故土情结——评李国武《苦蚕》
被重新“发明”的故乡风景。
2025-06-20
-
坚定的信仰为何如此可贵——读西元《命运来信》
近年来,西元一直试图在军旅文学中引入某种微妙的哲学思辨意味,竭力捕捉并充分挖掘军队中的文职科研工作者角色的独特人文意涵,由此展开军人与知识分子双重身份所包含的独特问题视域。
2025-06-19
-
以准确的语言写出普通事物的惊人力量
汤成难从2011年前后开始小说创作,在十余年的时间中,她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抗战》《只有一个乳房的女人》,以及短篇小说集《一棵大树想要飞》《J先生》《月光宝盒》《飘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子弹穿越南方》等。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