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怀果实之心,绘生长画卷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伊始,作家心盈便将目光聚焦于此,持续关注并发掘这片热土上涌现的各类人物典型。
2025-08-06
-
《侯二嫂进城》:主体观念、革命意志与民族精神
抗战文学关乎民族精神的书写和塑造,一方面不得不触及宏大而崇高的层面,另一方面则需探向纵深繁复,以求真实与生动。
2025-08-06
-
《色子没有第七面》:叩问人性的深处
当我编完娜仁高娃这篇小说时,窗外的夜色已经浓了。
2025-08-06
-
陈艳:永不消逝的手稿
1999年,舒乙在接受采访时用“最后的手稿”来形容中国现代文学馆(以下简称“文学馆”)收藏的作家手稿。
2025-08-06
-
柳伟平:在寻找之旅中治愈身心
作家素有“守成”与“先锋”之分,先锋作家拒绝盲从现有的文学规则和秩序,总想打破常规、尝试新路,为文学带来新的形式和表达。
2025-08-06
-
《时光画像》:小说的层层涟漪
《时光画像》是一篇关于遗憾的小说。
2025-08-06
-
余红《洞庭人家》:让文学重新接上“地气”
余红长篇小说《洞庭人家》将普通劳动者作为叙事主角,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常里,还原洞庭湖区人民的真实生活和炽热情感。
2025-08-06
-
文学能够汇聚神奇的力量
周末,在赣州文化馆参加了一场特殊的读书分享会。
2025-08-06
-
旁观者的自由介入——读《许倬云谈话录》
《许倬云谈话录》是一本堪与何兆武先生的口述史《上学记》媲美的“枕边读物”,文字清新自然,而睿识洞见,俯拾皆是。
2025-08-05
-
青岛的礁石或弗洛伊德的躺椅——评修新羽《青岛人》
当新羽发来她的新作,我才明白她为什么要找我来写评论。
2025-08-05
-
“世界赠予我的”虫鸣与雷霆——读《到公路上去》
一直以来,王秀梅都有清晰的创作规划,从“槐花洲”到“海岛”,从“重述聊斋”到关注“不一样的人”,从对先锋叙事技艺的试炼到思考何谓“真正的现实主义”,甚至涉笔儿童文学,她写作的版图日益扩展,文字日益丰饶,不过也有一些东西她一直在坚持,如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探勘,对“美与罪”共生的思考,还有对小说是呈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的认知,等等。
2025-08-05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样本——杨小凡小说印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日益汹涌,多元化文学思潮喷薄而出。
2025-08-05
-
众里寻“她”千百度——南翔短篇近作的情感特征
爱情与婚姻是文学历久弥新的母题。
2025-08-04
-
《小说选刊》“新面孔”栏目:早春的勃勃生机
《小说选刊》专门为文学新人开辟了“新面孔”的栏目,这个举措非常好,因为新人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有新人辈出文学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啊!办“新面孔”的栏目需要有发现的眼光。
2025-08-04
-
沙漠之所以美丽,因为其深处藏着一口井
李停《水在岛中央》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不久的将来,更可能正在发生,我们在阅读中能痛感身临其境。
2025-08-04
-
善的力量,与美的呈现——万雁小说论
表现生活的“横切面”,曾被认为是短篇小说的独特文体特征与主要叙事功能。
2025-08-04
-
《只衔花气与多情》:唤醒生活饱含的诗情
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诚斋荆溪集序》中所说:“步后院,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焕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2025-08-04
-
以滋味铭记乡土——长篇散文《父恩》读札
饮食,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勾连起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显现出“兼及社会、人生、文学、审美等”的文学性特征。
2025-08-04
-
在语言的边界跳舞——残雪的新实验写作
酷爱哲学的残雪,走出了一条人迹罕至的文学探索之路:一方面探索人在困境中自我成长的精神空间,另一方面探索汉语自由表达这一成长过程的语言空间。
2025-08-04
-
牵狗绳与电话线——读铁流《弥合》
铁流的小说《弥合》发表于《山东文学》,后被《小说选刊》2024年12期转载。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