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上的脚印》:家国情怀与成长故事
“一个极具新颖感和主旨性的成长故事。
2023-09-28
-
《南粤英雄传》:全方位塑造南粤英雄的“四维”形象
鄢文江创作的《南粤英雄传》以《铁血中山》《雁山荡寇》《珠江纵队》“三部曲”在2023年初推出。
2023-09-28
-
赓续中国诗歌传统,塑造新时代的诗歌美学
如何赓续中国诗歌传统,在诗歌创作中实现中西合璧?如何看待互联网给诗歌创作带来的重要影响?如何塑造新时代的诗歌美学?由中国诗歌学会、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现象与趋势——当代中国诗歌发展研讨会”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
2023-09-28
-
欢快的沉重和柔软的坚硬——评周文《树化玉》
周文是颇具潜力的作家。
2023-09-28
-
李一鸣:何为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何为
一 生态文学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23-09-27
-
《两座桥》:历史故事与温故知新
收到2023年第4期《十月》,在刊物封面要目见到冉正万的名字,因他是活跃在当代文坛的贵州作家,我就想到贵州。
2023-09-27
-
改革开放背景下在城乡之间挣扎的女性书写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进城热潮席卷中国大小乡村。
2023-09-27
-
文学破圈的潜台词
文学破圈,任何时代都可能面对的话题 纯文学破圈、出圈的话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如此,大概因为这一话题表达了人们对文学内部生产固化僵化的焦虑和文学外部传播深度广度的渴望。
2023-09-27
-
范雨素的文学世界
李云雷(《小说选刊》副主编):《久别重逢》是一本感觉独特、想象力新奇的书,有一种灵动的氛围。
2023-09-27
-
“复古”的青年写作与被经典化的“学徒期”
今年《收获》杂志第4期,依旧遵循刊物自2014年以来渐成风尚的“小传统”,即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
2023-09-27
-
让美丽的翅膀得以重现
野生动物资源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还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09-27
-
潘沁:“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
认识彤羽大约是2015年的夏天,那时她刚在北海本土的报刊上亮相,尚未察觉自己比常人多一些写小说的天赋。
2023-09-27
-
房子,瓶子,灵魂栖息地——论陈仓新作《浮生》
有人说,苦难几乎是永恒的。
2023-09-25
-
张德强:这个世界的知内情者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推出的诗集《大雪封门》,收录诗人路也2020年以来一百余首近作,其中七成被编入该书“南部山区”专辑。
2023-09-25
-
孙亚儒:“失语”的孤独与“异化”的人性
张中民的短篇小说集《奔跑的蚂蚁》描绘了一群普通小人物的命运起伏与生存状态,体现出了作者对社会上“沉默的大多数”的真切关怀。
2023-09-25
-
“一间房”和一座城
前往沁多城的路上,我一直想象,那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023-09-25
-
葛亮《燕食记》:江南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
“燕食”者,通“宴食”也。
2023-09-24
-
《墟土》: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有一本著名的小说集,名叫《看不见的城市》。
2023-09-24
-
贾想之想——贾想近作简析
单纯的认知,哪怕是哲学认知,并不给予诗语言,除非认知者因认知而生发了某种具有独一性的生命情态。
2023-09-24
-
金赫楠:读作家虽然短篇小说《鸡鸣不已》
一场乡村婚礼,“能回来的都回来”,亲戚们悉数到场,“我”与表弟、三姨、大舅、大表姐、小表妹们携儿孙们围坐一桌。
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