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长调》:在行走中深入历史与地域
《黄河长调》是一部厚重的行吟之书,它既是地理的史诗,又是心灵的独白,既是历史的回响,又是现实的切片。
2025-09-03
-
赋予历史记忆文学的温度
【抗战文艺新作·文学】 当80载光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为静默的刻度,当抗战胜利的号角在岁月风华中化作悠远的回响,2025年的中国文坛迎来一场特殊的记忆返场。
2025-09-03
-
谱写山乡巨变的洞庭新曲
一直专注于现实题材小说写作的女作家余红,先后写出的《鸿运》《琥珀城》和《从未走远》等长篇小说,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她有着丰盈而充沛的生活积累,从而使得她总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2025-09-03
-
“手稿是从作家身上掉下来的肉”——《红旗谱》作者梁斌的手稿观
《红旗谱》手稿影印件 藏于天津文学馆 【作家手稿观察】 阅读作品,本就是与作家进行灵魂的交流。
2025-09-03
-
抗战歌词创作经验依然值得我们继承
抗战爆发,抗战歌曲如火如荼兴起,唱遍神州大地。
2025-09-03
-
抗日英烈传:铭记与前行中的铁血长歌
如果从1940年老舍写作《张自忠》、1944年周而复发表《诺尔曼·白求恩断片》算起,我国抗日英烈传的写作已经历了80多年的历程,涌现了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力作。
2025-09-03
-
续传统文脉 拓批评新境——评贺仲明《文学的风景与思想的风致》
如何立足对中国文学传统整体性的理解,研究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嬗变、探索我们时代的文学命运,是当今学界需要予以重视和回应的重要问题,也是具有建立当代文学本土批评话语自觉的学者的共同追求。
2025-09-03
-
黄宁《佚名新闻》:人民性的抗战叙事
在抗战文学的叙事谱系中,常见在烽火硝烟里冲锋陷阵、在刑场之上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
2025-09-03
-
杜学文:青春的光芒温暖着我们——评李义利短篇小说《倒带》
杜学文,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主席,山西省文艺评论家主席。
2025-09-02
-
李敬泽:人与自然、人民与生态
这两年来,自然和生态书写蔚为潮流,《十月》《诗刊》《人民文学》《草原》各立名号,大力倡导。
2025-09-02
-
仇恨重量与亲情褶皱——评王玉珏短篇小说《同框》
王玉珏的小说《同框》(载《当代》2025年第4期)以克制的叙事撕开了一个家庭被创伤冻结的横截面:女儿罗湖因女婿朱皓的过失离世五年后,六十四岁的母亲严加英突然学起驾照,这场看似突兀的“速成班”修行,实则是一场用方向盘丈量仇恨的倒计时。
2025-09-02
-
在孤岛与群岛之间寻找自我—— 读《岛的景观》
初读何田田的《岛的景观》,我被那个在海边拍照的场景深深吸引——一个女人将自己交给陌生人的镜头,在取景框里寻找另一个自己。
2025-09-02
-
当代中国的革命实践与情感经验——柳青《在旷野里》两性情感扫描
摘 要 柳青以其独特的革命实践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与文化建设。
2025-09-02
-
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如何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
2023年4月,笔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进行田野调查,在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鄂灵巧时,她用乌钦的传统唱法,演唱了由其本人参与创编的《新时代新生活》,歌词如下: “巍峨的莫力达瓦山,茂密的森林换绿装,牛马奔跑在草地上,人们生活蒸蒸日上。
2025-09-02
-
苍穹与大地之间的诗心跋涉——评《秋山芒絮》
又一个寂静的夜晚,微风轻抚,当我再次翻阅韦其麟的诗歌,仿佛随着他的文字穿越时空,置身那片充满诗意的天地。
2025-09-02
-
描绘新疆诗歌的“群英谱”——简谈《新疆诗人的那张脸》
《新疆诗人的那张脸——新疆诗人40家评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第十一批丛书中的一部新疆诗歌评论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3月出版。
2025-09-02
-
广阔乡土的行吟者——王小忠文学创作中的甘南经验
甘南藏族作家王小忠以多种文体展开自己的丰富创作实践。
2025-09-01
-
富有诗意的文化散文——评黄立康《水的复数》
《水的复数》是纳西族作家黄立康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由“奇数”和“偶数”两辑组成,收入《翅膀之歌》《水的复数》《城市猜想》等10篇散文佳作。
2025-09-01
-
《天下药商》里的四个小人物
《天下药商》是欧阳娟迄今为止写得最老实的一部作品,洋洋洒洒65万字,从四位男女主角的出生、成长、死亡,到天灾、瘟疫、战乱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无不细细道来,交待得清清楚楚,与她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
2025-09-01
-
《桃花坞》:诚恳的力量,也是小说的公信力
这个场合讲话真是很痛苦,想说的话很多,可是人更多。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