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与人生的双重辩证——读计文君《花传》
如小说题目所示,计文君的中篇新作《花传》重在一个“传”字。
2025-11-07
-
素人写作,连接你我
不久前,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发布了“新大众文艺·北京创作计划”,首期入选作品包括素人作家王柳云长篇小说《君迁》等作品。
2025-11-07
-
《平遥话》:蕴藏在烟火人间的历史与文化
山西平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2025-11-07
-
“闽派文艺”的多元发展
“闽派文艺”从未脱离时代脉动,始终以多元形态勾勒地域精神,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领域形成独特脉络,更以鲜明的批评品格为中国文艺版图注入鲜活力量。
2025-11-07
-
古典绝唱与现实困境——读程黧眉小说《牡丹亭》
程黧眉的《牡丹亭》是一篇简单又复杂的小说——围绕着家庭生活展开的万余字的小说内容虽然没有提供多么曲折的情节,然而,内聚焦于女主人公的情绪、心理所展开的叙事,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复杂难言的滋味。
2025-11-06
-
皮肤在死掉,或在“文身”里永生——评常小琥《污点》
我对文身这件事一无所知,这是读了常小琥的《污点》之后我才明白的。
2025-11-06
-
李昀璐《你在飞鱼座》:命运中贴地飞行的灵魂
1995年出生于楚雄的青年诗人李昀璐,是云南近年来在诗坛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诗人之一,自2017年推出第一部诗集《玫瑰星云》后,她便以空灵、古典的诗风活跃在各大报刊,但正如她在一次采访中所描述的“早期的写作”,这个时期的她,诗歌有一些专业知识渲染的“学院风”。
2025-11-06
-
张二棍《我愿埋首人间》:在大地上行吟 在人世间客居
我曾在地铁上遇到过手捧《我愿埋首人间》的乘客,也曾在公园里看到过用手机阅读张二棍诗歌的人。
2025-11-06
-
《穿越人间的象群》: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
陈启文的纪实文学《穿越人间的象群》聚焦云南亚洲野生象“北上南归”的叙事主题,讲述亚洲野象的迁徙史、生命史、生存史,详细记录象群的出走和回归故事之时,以真实的现场、饱满的情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恒命题。
2025-11-06
-
当代通俗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25年前,范伯群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将通俗文学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重要的史学构成进行整理和研究,对拓展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起到积极的作用,被学界称之为“两个翅膀论”。
2025-11-06
-
《食指》:以绵密细节烘托主题
尹文武以《食指》回望百年前的烽火,坐标西南,一处叫息烽的地方。
2025-11-06
-
爱者生还——读白琳《弃子》
白琳的小说理性中透着感性,感性中不乏性感。
2025-11-05
-
在日常中书写生命的辽阔
翻开读者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沙漠里生长着的诗意:田鼠大婶的画》《田野里吹来的风:田鼠大婶的散文诗》,我似乎闻到了田野里的泥土气息,听到植物生长的声音。
2025-11-05
-
王方晨:探寻现代人的精神图景
2018年,长篇小说《老实街》的问世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2025-11-05
-
听,爱的无限回声 ——关于曹乃谦的长篇小说《换梅》
钩沉“晋军崛起”作家群依托三晋文化传统与地方经验生成的文学创作,不难发现,“山药蛋派”直接而鲜明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内核,人民性与乡土性深深融入山西故事的文学肌理。
2025-11-04
-
刘大先:面目各异的叙述者
即便是一个无所用心的人,也或多或少能隐约感觉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系列变化:全球交往与贸易的弥散化、科技的日常性普及、弹性工作与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它们造成的后果之一,无疑是使得持久的社会关系、稳固的自我意识以及连续性的历史意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025-11-04
-
在疗愈叙事中解码家的伦理——评辽京长篇小说《白露春分》
讲述当代城市家族三代人的悲喜人生的长篇小说《白露春分》(1)于2024年出版问世,作家辽京实现了到目前为止创作历程中最重要的突破。
2025-11-04
-
新鲜的苹果绿—— 读柳营小说《卡门的收获》
“白鹿就像给自己的外婆做指甲般,充满了耐心。
2025-11-04
-
何以现代化:近期少数民族乡村叙事的三个新维度
乡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乡土中国农耕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2025-11-04
-
从场的转化中触摸历史肌理
2025年8月,《当代·长篇小说选刊》第4期刊发了王彬的长篇小说《花楸树下》。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