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莉:在不同时代写下我们的故事
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对名为“女性友谊”的章节念念不忘。
2024-09-23
-
《像风一样》:无名的“他”
《像风一样》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他”的故事,“他”无疑是故事的主角。
2024-09-23
-
流动性、地方性与想象未来的方式——城市文学札记
一、 先声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天津日报》创刊号的副刊版块刊出了一篇不同寻常的文章: 因为那时的环境,统治阶级不允许革命的文艺和工人见面,就谈不到工人自己的文艺。
2024-09-23
-
坚持现代汉语抒情诗的核心
新诗的历史尽管不长,但也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加上古诗的传统以及国外诗歌的大量译介,可以说中国当代诗人背负着诗歌传统带来的压力,但也肩负着发展新诗的使命。
2024-09-23
-
朱应召:一个编剧眼中的《当代》
我是一名从业余作者刚入行的新手编剧,长期以来,通过阅读《当代》杂志上刊登的作品,了解和学习到不少写作手法,尤其是看到2024年第4期《当代》刊登了著名编剧老晃以及徐小斌的两篇作品,让我非常喜欢。
2024-09-22
-
在巴黎吃一碗东北面条——《巴黎朋友》
《巴黎朋友》是两对母子的故事。
2024-09-22
-
《性价比》:在婚姻的天平上
爱情、婚姻、自由是中国百年新文学中的重要命题,它们之间的纠葛与冲突,折射着时代的婚恋观,也改造和影响着我们对两性关系的理解。
2024-09-22
-
《白沙门》:闯海人的“门”
白沙门古已有之,据正德《琼台志》记载,“神应港,旧名白沙津,在县北十里宜洲都,聚舶之地。
2024-09-22
-
《福利》:归来的“边缘人”
面粉、调味品、花生油和大米,这些在厨房中稀松平常的物品,在魏思孝的中篇新作《福利》中,却是贫困村庄辛留村的村民一年才能领一次的宝贵物资。
2024-09-22
-
李红霞:生命的另一种体验
我们的生活,不完全是想象和看到的模样,而是另有一个地方,一扇门正打开着。
2024-09-20
-
刘晨宇:在人性与神性的辉映中守望
查干戈壁的午后,遍野枯黄,一老一少两位干警造访葛根大嫂简陋的、散发着羊膻味儿的屋子,倾听着她的故事。
2024-09-20
-
“用生命写诗” ——读陈年喜
读了使我敬重、令我惊叹的打工诗人郑小琼,又遇到另外两位打工诗人陈年喜和许立志,他们以另外的方式使我震撼。
2024-09-20
-
《荒岛朋克》:完美世界难题
近几年,王威廉一直在思考数字化时代人类的灵魂安放与何去何从,不断将科幻元素纳入他的小说写作当中。
2024-09-20
-
《走马灯》:苏州河上的错误
《走马灯》是作家海飞的短篇新作,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解放前后的上海警察陈宝山充满悲情与宿命色彩的一生。
2024-09-20
-
《匠者》:“好人文化”与素朴的中国农民精神
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建构好人文化的现实主义要“温暖”。
2024-09-20
-
《八千年的凝视》:一文写尽汉字史
作家姜明刊发于《人民文学》 2024年第七期上的长篇历史散文作品《八千年的凝视》,讲述的是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有关汉字历史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文物特展,笔者认为,“像一滴水融入洪流”,他以一个哲学家般的眼光与思想,融入了每一件展出的文物展品,将自己的情感代入一段段的历史,完整而细腻地勾勒出古老而伟大的汉字发展嬗变的全历程,且行且吟、夹叙夹议中展示出了作者高度个性化且极具思辨色彩的历史文化情怀。
2024-09-20
-
《敦煌》:书写敦煌的大唐气象
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2024-09-19
-
《地坤》:用心讲好西部故事
绿水青山草芬芬,方是人间好风光。
2024-09-19
-
陈崎嵘《远方的山水》:讲述“东西协作”动人故事
陈崎嵘的报告文学《远方的山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广元东西协作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全方位展现了浙江和四川广元东西协作实践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刻画了两地干部群众的生动形象,展现了他们所结下的深厚友谊。
2024-09-19
-
河流尽情流淌
没去过甘南,甘南的一种物像和人像却印在脑海里。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