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与江南的“互文”——论叶灵凤后期的方物风土书写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两个”叶灵凤,即作为现代小说家的叶灵凤与作为散文随笔家的叶灵凤。
2025-03-18
-
《装脏》:乡愁、月亮与六便士
2012年,我即将离开大学校园。
2025-03-18
-
如何还原伟大的丝绸之路
我的丝路书写已为期十年。
2025-03-17
-
何以文学?何以写作?——评向迅《七月晚餐:南方幻想故事集》
读向迅的《七月晚餐:南方幻想故事集》(下称《七月晚餐》),最为直观的感受是如同进入到一座城堡内部,八篇小说如同装饰精美的八个房间横呈于眼前,你完全可以忽略其中的顺序,可以随意打开一间感受其中的故事。
2025-03-17
-
在词语的荒野中夜行——韩松落小说的跨界叙事与精神地理学
在当代汉语写作场域中,韩松落以其独特的跨界书写姿态构成了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2025-03-17
-
于时代洪流中发现诗性之光——简评邹汉明新作《穆旦传:新生的野力》
在20世纪中国诗坛的现代性探索中,穆旦的诗歌创作与译介始终惹人注目。
2025-03-17
-
改文风,应该提倡“断辞必敢”
开栏的话:文风关乎学风、作风、世风。
2025-03-17
-
历史的厚重、文学的情致和思想的识见
在21世纪以来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创作中,王树增有着自己明确的书写方位和独特的气象格局。
2025-03-17
-
诗的突围:解冻代码垒起的冰墙
近年来,每当有新的AI工具问世,都会对最能象征人类情感创造力的文学艺术领域发起冲击,而诗歌因其文体特殊性往往首当其冲。
2025-03-17
-
《废墟与狗》:另一种散文
春节假期,躲在汝水边上的荒村里陪伴爹娘,因为天寒,我很少出门,与父母聊些家常,说些旧事,诸如父亲当年在村里任代课教师的时断时续,陪父亲到镇上读书的艰难“决策”,舍弃读师范而去灰水河边的昆阳古城读高中的犹豫彷徨,多少往事,因过年闲暇,与父母闲扯,涌上心头。
2025-03-17
-
《做光的孩子》:拾起诗性的火种
在这个被技术理性与功利主义裹挟的时代,诗歌往往成为最后的避难所。
2025-03-17
-
爱与友谊的哲学沉思
在情感被算法量化、亲密关系日趋“速食化”的时代,我们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联结,却又更容易陷入孤独。
2025-03-17
-
故乡重建与自我追寻——评刘国欣的散文集《次第生活》
内容提要:刘国欣是从陕北走出来的新生代作家,她的散文集《次第生活》从自然风物和民俗仪式出发,对陕北民间生态和童年经历进行了深情回眸与审美观照。
2025-03-16
-
《狐狸有九个想法》:以动物的视角如此打开世界
《狐狸有九个想法》王族 著中信出版集团 作家王族的散文集《狐狸有九个想法》,描述了新疆的狼、鹰、骆驼、马、黄羊、吐鲁番沙虎、虎鼬、黑鹳、波斑鸨等97种动物,分别在新疆的雪山、沙漠、戈壁、草原、湖泊、森林、牧场、湿地和河流等领域的生命景象,是一部以文学形式完成的动物大全。
2025-03-16
-
雷学刚散文集《在水一方》:对文学的热爱与真诚
今年春天,学刚同志的新作《在水一方》出版了。
2025-03-14
-
夜阑沉思 灯烛温暖——读雷学刚散文集《在水一方》有感
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2025-03-14
-
贺绍俊:民间化的关仁山——读关仁山的《酒王》
关仁山懂酒,写一篇小说《酒王》尽在情理之中。
2025-03-14
-
聆听穿越新诗百年的钟声
时光流经百年,中国现代诗歌在学习中成长,在思索中发展,早已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唯有在历史天空里回响不绝的经典诗作,在不停地告诉我们,时光流转和时代更迭中新鲜的诗意从何而来,新诗时间之轴和空间之轴的交叉是怎样形成的。
2025-03-14
-
陈崇正《归潮》:史今“遇合”,存在之思
《归潮》以碧河镇陈、林两个家族4代人的命运变迁,勾勒出潮州人百年的奋斗历史,展现了潮州的地方文化和精神传统。
2025-03-14
-
《白水谣》:以家族史视角书写百年风云
个人史与家族史是构成小说中宏大历史叙述的基本单元,可以有效弥补主题意旨的概念化或文学形象的空疏化,形塑一种更加真实的肉身状态,建构可亲可近、可信可感的历史小说叙事。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