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解构及自然文明的复归——包倬《青山隐》
优秀作家超乎常人,在于其意识超前于时代的深刻思考。
2025-04-20
-
刘永松: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作家文学纵览原创
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
2025-04-20
-
土地、生命和自我的三重交织 ——读野老诗集《马蹄河上的村庄》
野老的诗集《马蹄河上的村庄》,是他于2020年至2023年回忆故土家乡,观照乡村风物的诗歌结集,诗人借着一条名叫马蹄河的家乡河流,借着对村庄过往生活的回溯书写生命和爱情,思考生存与死亡,真实与虚无这一哲学层面的话题。
2025-04-20
-
李洱:小说的意图和故事的真假
这篇小说的作者万小川,是北师大创作与批评专业的研究生。
2025-04-20
-
中国古代闺秀才女文学的长卷
中国文学从先秦一路走来,文学史呈现出来的,主要是男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创作的作品,有多少女性作家参与了创作? 有多少女性作家的作品?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周淑舫教授《中国古代闺秀才女文学演变研究》继其前作《中国古代宫闱才女文学演变研究》之后,对中国历代闺秀才女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2025-04-20
-
40年后重读陈村:在时间中,在想象中
40年后,重读《走通大渡河》,仍然让我心惊不已,那个词几乎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纸上翻了几个跟头,落下来,震撼。
2025-04-20
-
时代记忆中的人物心跳
“新东北文学”总是伴随着凛冽的寒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轰鸣的机器以及破败的工厂,它围绕着工人、工业文化而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2025-04-19
-
平静而倔强地突围
“新人类”,是顾文艳小说中的一代人,他们在现实与虚幻中徘徊,既被都市的所谓秩序所规训,又为自身无处安放的自我意识而迷惘。
2025-04-19
-
探究乡村价值底蕴和发展之道的创新文本——读乔叶长篇小说《宝水》
摘 要:《宝水》是一部有关乡村价值和发展题材的长篇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体现出其在当代文学中的典型意义。
2025-04-18
-
长篇小说《北上》与电视剧《北上》的“遗产文艺”启示
电视剧《北上》的播出成为近年来少有的文艺现象,并且呈现出长时段的长尾效应。
2025-04-18
-
浮萍无根,亦有风景——评《浮平》
唐诗是湖南郴州人,一直在深圳打工。
2025-04-17
-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周嘉宁小说论
一、问题缘起:“80后”写作与“自我”变奏二十年 1999年,还在上海育才中学念高中的周嘉宁,在《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接连获得首届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大赛一等奖,后入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科基地班。
2025-04-17
-
《多出来的人》:“都市怪谈”的可能性
若用一个词来概括《多出来的人》这篇小说,最贴切的莫过于“怪谈”。
2025-04-17
-
何言宏:华语文学的南方变构
一、“华语文学”的还原与超克 目前我们关于“新南方写作”的讨论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但还有一些认识上的模糊,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辩证、总结与澄清。
2025-04-17
-
战争镜头下的个体救赎与文化裂变
房伟的长篇小说《石头城》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以及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通过蒋家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抗争、尊严与家国情怀。
2025-04-17
-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确如张清华所言,文学面临着如何历史化的问题(1)。
2025-04-17
-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肋骨”
这期“短篇的艺术”栏目,刊发了作家李洱和几位青年学人关于短篇小说的文字。
2025-04-16
-
戏曲、小说传统与讲故事的方法
非常荣幸和大家做交流,也感谢张莉老师给我起了这个交流的题目,她确实可能比我本人更加了解我自己。
2025-04-16
-
情节是小说的基本面以及死亡与爱情的悲剧美
小说创作中,常常有故事与情节的论争。
2025-04-16
-
李洱:亚当的肋骨
写下“亚当的肋骨”这个题目,我便体会到了创世的悲喜。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