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史视野与抗战时期历史题材创作的研究新变
抗战时期历史题材创作的发生与研究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文学的创作流变与主题演进与“二战”期间的世界秩序变动密切关联。
2025-08-11
-
新大众文艺时代,文艺评论如何更新?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不断更新换代,彻底改变了文艺的形态与生态。
2025-08-11
-
在遮蔽处追问,于彰显时反思
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文学本质问题始终是一个充满张力与悖论的核心议题,其论争轨迹既折射出学科范式的转型,也映现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2025-08-11
-
《报人本色——周瑞金传》:直击时代绷紧的那根弦
一口气读完沈惠民所著《报人本色——周瑞金传》,皇皇29万字,实在精彩,欲罢不能。
2025-08-10
-
水与社会的表面张力
毕飞宇的短篇新作《仰泳》主要讲述主人公老马仰泳“浮沉”的故事。
2025-08-10
-
《玫瑰香飘博格达》:时代巨变下的寻找与等待
青藏高原上的奇闻轶事是作家杨志军反复书写的对象,但在中篇新作《玫瑰香飘博格达》中,他把关注点从西藏转向了新疆,继续用他那富有边地风格的文字展现一段横跨三十余年的、关于“寻找与等待”的爱情传奇。
2025-08-10
-
《行注目礼》:今日之“我”与过去之“我”
岁月如静水深流,不着痕迹地带走浮世喧嚣,却在记忆的河床上悄然沉淀下生活的碎金。
2025-08-10
-
《彩票收藏家》:未知处的色彩
伴随着小说集《燕子呢喃,白鹤鸣叫》的出版,作家阮夕清的短篇新作《彩票收藏家》也与读者见面。
2025-08-10
-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当以同怀视之”
最近看到阎晶明的《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顿觉眼前一亮。
2025-08-10
-
《叶圣陶日记全集》:一部兼具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的鸿篇巨著
“‘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六卷本《叶圣陶日记全集》,2024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2025-08-10
-
《蛋镇诗社》:“黄金年代”的青春之歌
讲述历史就是重新建构历史。
2025-08-10
-
《水在岛中央》:被忽略的女性坐标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2025-08-09
-
乡土何以赋魅?
01. 一道光穿透朱灯脑海中的雾霭。
2025-08-09
-
以滋味铭记乡土——长篇散文《父恩》读札
饮食,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勾连起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显现出“兼及社会、人生、文学、审美等”的文学性特征。
2025-08-09
-
敬奉那个在天空写字的人:评王方晨《快雪时晴》
读过王方晨的小说《快雪时晴》,老竹在北广场空书的身影总在眼前晃动——指尖在空中轻轻划拉,像在捞取水里的月光,明明什么都没留下,却比任何墨迹都让人记牢。
2025-08-08
-
短篇小说的“炸点”艺术——以徐则臣作品为例
一 “炸点”顾名思义就是“爆炸点”。
2025-08-08
-
《璩家花园》:平民史诗构筑个体的生命诗学
一、南京城的“实名制”:真实如何服务于虚构 人们已经注意到叶兆言的《璩家花园》是他迄今为止十四部长篇小说中体量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并且是告别了“民国怀旧”的仅有的直接描写七十载当代生活的一部。
2025-08-08
-
《去往马攸木拉》:营盘守护的边疆壮美与温情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霍尔巴乡西侧的马攸木拉山,一处海拔5211米的地理坐标,是阿里地区与日喀则的天然分界线。
2025-08-08
-
樊迎春: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象征中突围
对当下的青年写作者来说,对身处的时代以及遭遇的问题发言始终构成极大的诱惑,而生活经验的相对同质与匮乏又使得他们很难找到有效的发言方式。
2025-08-08
-
张学昕:短篇小说,超越具象的“飞翔”
必须承认,倘若小说仅仅局限在对现实本身,即实实在在的对于存在世界和生活的打量、揣度、判断和描摹,势必会窒息我们的想象力。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