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贴着时代的脊骨来回张望

      在中国当代文坛,李洱无疑是作家群体中兼具思想者身份的代表。

    2025-10-09

  • 《叫血记》:纷扰乱世中的那一抹人间温情

      肯定是出于无意中的巧合,2025年第5期的《收获》杂志发表的两个中篇小说,不仅全都属于“记”字辈,而且两位作者还全都是浙江作家。

    2025-10-09

  • 文化原乡的疗愈力——评乔叶《雪打灯》

      乔叶的最新短篇小说《雪打灯》,一开场就将读者拉进她的“豫北乡村宇宙”:“在明月的记忆里,小时候的豫北乡下,虽然广播里已经有了天气预报,人们却不怎么信。

    2025-10-09

  • 《光明行》:爱与坚韧点亮生命之光

      西安西咸新区马王村的晨光里,天生失明的农民张喜平是特殊的早行人。

    2025-10-09

  • 微尘中见世界——从《红楼梦》看世情哲理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2025-10-09

  • 张玉瑶、曾子芊《杯中的故园》:茶是一杯故园的馨香

      林清玄曾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2025-10-09

  • 黑暗深处的不可穷尽——朱苑清长篇小说《黑镜森林》五人谈

      主持人语 特邀主持:韩松刚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评家,著有《词的黑暗》《谎言的默许》《现实的表情》《当代江南小说论》,曾获第十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

    2025-10-08

  • 张惠雯:在微信时代读小说

      自《小说选刊》2010年第一次选用我的小说《古柳官河》,到2017年选用《梦中的夏天》,我有幸和这份尊贵、纯粹的杂志交集多年。

    2025-10-08

  • 《沉默大佛与无言口碑》:破土而出的执着与力量

      张平的小说敢于触碰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潜在问题,勇于揭示现实中的矛盾冲突。

    2025-10-08

  • 芥子纳须弥,补书见天地

      在信息爆炸、阅读日渐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似乎习惯了与文字在屏幕上进行短暂的交会。

    2025-10-08

  • 浓荫匝地 哲思致远——读《云山苍苍:任继愈传》

      百年前,齐鲁大地的春寒尚未散尽,平原县一处普通的房子里迎来了新的生命。

    2025-10-08

  • 《绝地生花》:在绝境中开出生命之花

      李春凤(笔名净月)的新作《绝地生花》近期出版了,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小说,无论是从文学的高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本书都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2025-10-08

  • 《神女》:“金色凤鸟”的诗性魅力

      叶梅长篇小说《神女》,散发着一股蓬勃而神性的力量,弥漫着一种灵动而自由的诗性,这种力量和诗性来自何处? 仔细寻觅那峡江的山山水水,长江上的大小船只,吊脚楼顶的缕缕炊烟,凤娘药房里的草香药味,宜昌石牌岭下的泥土树木,江岸岩洞的神秘悬棺,其神性和诗性就扑面而来。

    2025-10-08

  • 父亲的“离场”与“家庭会议”的缺失——梁鸿非虚构《要有光》读后感

      作者梁鸿的非虚构作品《要有光》通过“非虚构+观察+对话”的复合叙事,多维度地记录了当下越来越多“时代少年”及其家庭正在经历的成长之痛与生活之惑,内容真实、意义深刻。

    2025-10-05

  • 世界遗产中的“中国分量”

      《千山万水:中国申遗故事》 吕舟等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如今,当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在故宫的红墙黄瓦间定格影像,当夜探庐山的旅客们于云雾中追寻诗人的足迹,“访古寻迹”成了许多人假期旅行的新方式。

    2025-10-05

  • 再注“唐三百” 修文亦品人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 编 李修文 评注 国文出版社/光尘 那天的中山大学是如此美——天空湛蓝、白云朵朵、茂盛的大榕树,走在中山大学的中轴线上,每一步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色,偶尔的鸟叫和虫鸣,每一步中都带着小小的惊喜和欣慰。

    2025-10-04

  • 理解西藏 书写西藏

      《西藏读本》 沈卫荣 主编 西藏人民出版社 “世界第三极”“雪域净土”,众神栖居的“梦之乡”……面对各种形容与叙述,我们应当如何真正了解西藏?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由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主编的《西藏读本》正式出版,作为本书的撰稿人之一,我深感荣幸,也愿借此书评,简要阐述本书呈现的西藏面貌,以及它讲述的西藏故事。

    2025-10-03

  • 谈文论学,根柢在“人”

      《文学现场的真实与想象:陈子善访谈录》 陈子善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访谈、对话、口述其实古已有之,并非现代事物,典籍中的各类“答问”“语录”“口说”便是。

    2025-10-03

  • 永恒的凝视——读南庄子《我的老母亲》一诗

      永恒的凝视——读南庄子《我的老母亲》一诗 南庄子的《我的老母亲》,并非仅仅是一首抒发悼亡之痛的诗作,它在朴素叙述的同时,揭示了关于亲情、生命与死亡之间一种令人心颤的凝视辩证法——生者与逝者,彼此的目光如何穿透时空界限,维系着那无法被死亡真正割断的眷恋。

    2025-09-30

  • 韩少功:小说的“变”与“不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我祝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成功,也祝我们的《小说研究》越办越好。

    2025-09-30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