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体》:这世上“真”最可贵
《盛体》(安徽文艺出版社)是作家王子君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
2025-08-13
-
藏在游戏里的智慧与文明——读《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
“玩物丧志”的传统古训与“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谆谆告诫,似乎总将游戏置于人生“正途”的对立面。
2025-08-13
-
展现当代小说理论的动态演变
周新民主编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编年史(1949—2019)》(以下简称《小说理论编年史》)共8卷本,近期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全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小说理论转型和成熟时期的样貌,推动了中国特色小说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2025-08-13
-
文学在日常经验之上寻求超越
日常经验是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是文学真实品格的重要凭借。
2025-08-13
-
植根文化土壤的家族叙事——评《浮日》《悬月》
继《浮日》之后,作家吴然又推出了新作《悬月》。
2025-08-13
-
《微尘大地》:在故乡的坐标中 归来与出发
凌仕江的散文集《微尘大地》由40篇散文组成,分为“隐谷秘史”“锦瑟笔记”“花树箴言”“纸上流云”四辑,为读者呈现了关于故乡风貌、花虫草木、人文自然的记忆,以及一个写作者对世间万物的真诚——如其所言,“致敬大地唤醒的悲凉与温暖”。
2025-08-13
-
青春诗笔写新篇——由《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想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25-08-13
-
国家话语与民间文艺的结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东、华北地区相继沦陷,大批文艺界人士被迫撤离,围绕武汉形成了一个集中的文艺圈子。
2025-08-13
-
叶梅《神女》:三峡抗战历史的文学表达
故乡是作家成长的摇篮,是作家汲取文学营养的丰厚热土。
2025-08-13
-
朱强散文集《起风》:在流动的时间中捕捉永恒瞬间
在一个叫兰圃的地方品着茶点,茶盏晃动着竹影,难得的清闲,随身带着朱强的新书《起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就读起来。
2025-08-12
-
胡学文《鱼刺》:现代体验与身体言说
胡学文在《物质与意象》中强调了“物质与意象”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是故事生发的土壤、叙述推进的动力,具备控制速度与节奏,甚至改变其方向和终点的力量”。
2025-08-12
-
郭冰茹:地方写作与当代文学史的重写路径
在当下多元共生的文化生产语境中,关于地方文学和地方写作的讨论让文学中的地方性问题一枝独秀,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2025-08-12
-
《风之语》:在丝绸之路的褶皱里,书写文明的九色光
当车轮碾过欧亚大陆的经纬,风从长安吹向地中海,文明的密码早已浸入每一粒砂砾。
2025-08-12
-
偶遇,是爱情的秘密,也是小说的秘密
初读陈武小说集《偶遇》有些讶异,他应该对古典小说、传统戏曲理解颇深,其小说有三言、二拍、李渔戏剧的影子。
2025-08-12
-
“第三代”诗歌的艺术位置与文学史情境
摘 要 通过在朦胧诗-“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九十年代诗歌”这两种“关系”中认识“第三代”诗歌,以此“锚定”其文学史形象、地位和性质。
2025-08-12
-
霍艳: 素人写作者不会说自己姓“素”
近年来文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现象莫过于“素人写作”,它记录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真切感受,对劳动工作、劳动关系有了重新发现,更使得文学跨越圈层贴近大众,唤起了普通人的创作兴趣。
2025-08-12
-
莽荡瑰奇的闽南儿女英雄传
有志于用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再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的中国当代作家不乏其人,孙照宇也耗费近五年青春岁月做了有益的探索尝试,他最近杀青的《大厝·三落刊》就是一部故事情节丰富复杂、颇具艺术魅力、值得读者细读慢品的作品。
2025-08-11
-
《阿难》:复杂与晦涩或者“天网恢恢”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有时候阅读小说的确是一个奇异的过程。
2025-08-11
-
散文文体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现代散文作为中国新文学的重要文体,是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讨论其曾经被寄予的厚望、文体边界及类目辨析,等等。
2025-08-11
-
刘醒龙:伟大的作品没有时空限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艺术家的回信中,将“经典”摆在第一位,随后加上“热爱”“坚守”,用简简单单的三个词、六个字,标示出文学艺术工作的正确途径,再辅以“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一下子就将文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说得清清楚楚。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