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新闻人的“文学课”
初识张英具体是什么时间已记不清,但至少在20年前则是肯定的。
2025-04-13
-
“编辑是文学佳作的催生者”
本书作者邹亮是一位从事文学出版工作30余年的资深编辑。
2025-04-13
-
《猫鱼》:记忆的支流与生命的原乡
《末代皇帝》的暮色中翩然起舞的婉容,《太阳照常升起》里燃烧着生命热力的林医生,在银幕上留下无数经典瞬间的陈冲,此刻在《猫鱼》一书中褪去所有戏剧性的光影,以书写者的姿态将生命的经纬铺展在纸页之间。
2025-04-13
-
有理有据 坦诚真实——北乔《南人书话》的两种追寻
北乔的新作《南人书话》是一本很厚重的书,厚重既是比喻,也是真实的感觉,500多页捧在手里,对任何人来说,都会是沉甸甸的。
2025-04-13
-
将“地方”凝聚在纸面之上——谈“80后”青年作家乡土书写中的文学地理
文学地理,映射出作家写作与地理空间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系,既展现出作家创作与所居之地的内在关联,也明确了作家赋予空间的主体性色彩。
2025-04-13
-
《黄河东流去》:一幅苦难凝重又瑰丽多姿的流民图
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上部写于1978年,下部完成于1984年,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国民党汤恩伯部扒开黄河花园口,以水代兵,造成河南、江苏、安徽三省40多个县被淹,1000多万人受灾,100多万人死亡的历史。
2025-04-13
-
慢品人间烟火暖——读蒋勋散文集《母亲的料理时代》
小小的厨房氤氲着人间烟火,在锅碗瓢盆的协奏曲中,弥漫着脉脉的温情。
2025-04-13
-
于昼夜间探寻生命未知的维度
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圣彼得堡,因纬度较高,夏至前后天色不完全黑下来,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出黎明,这种高纬度地区特有的现象被称作“白夜”,圣彼得堡也因此被誉为“白夜之城”。
2025-04-13
-
顿河:探寻女性内心的深渊与曙光
天真的女大学生主播冬冬,在海岛失踪面临囚禁的危险,姑姑阮金踏上了独自营救的征程,真正的恶人们和背后的真相一一浮现。
2025-04-13
-
《狂流》:西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之歌
严英秀是一位在女性书写方面用力甚勤的作家,尤其擅长女性成长及情感探索题材。
2025-04-12
-
论王方晨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反思与先锋品格的生成
作为中国当代乡村社会的观察者与书写者,王方晨的乡土小说创作无论从量还是质,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考量,都构成了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2025-04-11
-
个体命运与时代叙事的非虚构边界
痛感与触碰 《困在时间里的救赎》是李燕燕新近出炉的非虚构作品,作品延续了李燕燕一贯的创作理念,以个体命运的“小切口”折射时代叙事的“大逻辑”。
2025-04-11
-
洪子诚:承继与告别的难题——谈1990年代初王安忆的两个中篇
形式创造意义 这里讨论王安忆的两篇小说,它们都发表在90年代初。
2025-04-11
-
秦子虚:从《三段论与红磨坊》中找到心灵的桃花源
作为小说主人公寒屿似曾相识的人,我从《三段论与红磨坊》一书中读到了彼此的一生——一直不停地在时钟里扫沙土。
2025-04-10
-
白妙婷 翟晓甜:桂西北作家群新乡土写作的创作资源探究
桂西北地区是广西最具少数民族文学质素的文化空间。
2025-04-10
-
王彬彬:汪曾祺小说与民间匠艺
所谓“匠艺”,既指职业性的技能,也指非职业性的本领。
2025-04-10
-
作为民族记忆的现代化叙事——《草原晨曲》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观照
我们象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哈嗬咿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
2025-04-10
-
一场后视隐秘的平衡——浅析王昆小说《卓玛戴着红珊瑚》
高原和营盘是王昆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主题,这两个主题的黏合让他的小说表现出双重的经验内核,这个内核通常经由军旅生活中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其独特性或典型性。
2025-04-10
-
徐则臣《北上》:通波越千年,天涯一线牵
继《六姊妹》大热之后,在中央电视台一台晚上黄金档连播的是电视剧《北上》,讲述了运河两岸生活的一群少年的故事。
2025-04-10
-
吴佳骏《行者孤旅》:在文字与自然间独自探寻身心灵的融合
《行者孤旅》是作家吴佳骏的大地行走散文集。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