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射时代光影的多棱镜
散文是独具灵性和自叙特质的文学体裁,形式自由灵活,表达内蕴丰富,凝聚着写作者的感情涌动与精神气象。
2025-07-09
-
《春尽江南》:以词语的创造改写时间
诗人王明法笔下的江南,没有停留在地域性概念和美学图标的构建上。
2025-07-09
-
《秋水》:江河真的总归自在吗?
总览全篇,小说《秋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富有张力的文风创造了一个关于生命奇遇和生存境遇的深刻故事,而在故事背后,流露着作者陈春成追求平静的写作心态,和对江流、人事的哲学性思考。
2025-07-07
-
丁东亚:不可言说的,归于沉默
近日读元杂剧,记下了《沙门岛张生煮海》(神话传说喜剧)中一句:山无名,迷杀人;寺无名,俗杀人。
2025-07-07
-
《星空与半棵树》:星空下的乡村画卷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以细腻笔触和宏大视野,描绘了一幅秦岭深处乡土世界的壮丽画卷。
2025-07-07
-
《哲学家的小王子》:一场童话与哲学的邂逅
在童话与哲学之间,存在着一片模糊却充满张力的地带,《小王子》就诞生在这片交界之地。
2025-07-07
-
以文献为舢板抵达象征内层
今年初,《幻想底尽头》与《新生的野力》两部“穆旦传”几乎同时推出,即便它们实际的出版周期各异,但最终却达成了一种“巧合”,诗人穆旦的一生由“曲折灌溉的悲喜”交叠着细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025-07-07
-
《草原》杂志的探索与坚守
《草原》杂志作为一本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文学刊物,她的历史和地方性意义在国内的期刊中也是非常有典型性的。
2025-07-07
-
《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那些下在诗歌里的雪
当《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的十周年纪念版正式出版时,我的心中满是感慨。
2025-07-07
-
《大宋花事》:在历史与花香中探寻诗意
沈胜衣的《大宋花事》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将花卉与历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大宋时期的花事盛景,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在花事散文创作上的独特魅力。
2025-07-07
-
《山东抗日战争史》:伟大抗战精神的具象化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2025-07-07
-
《冶工记》:新时代工业诗歌的“铁血”与“柔情”
2025年伊始,诗刊社“新时代诗库”推出了薄暮的钢铁工业主题诗集《冶工记》。
2025-07-07
-
飞跃胡同的鸟
《鸟》,作为宁肯《城与年》系列作品之一,延续了宁肯对北京城市记忆的考古式书写,通过“城—人—鸟”的三重隐喻,以一个工人家庭孩子的视角,以两只鸟为线索串起主人公永与姥姥、父母、哥哥姐姐、街坊邻居之间的往事,在怀旧与批判、诗意与残酷之间,重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农村生活的真切面相。
2025-07-06
-
《弃犬历险记》——互为镜像的成长故事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家畜之一,狗在漫长历史中与人类相依为命,犹如家庭成员。
2025-07-05
-
程金城: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向极限和极致努力
“中国学术原创的未来”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前瞻性命题,这需要直面西学的中国化与强化中国学术的原创性,并以面向未来的超前意识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诸多问题。
2025-07-04
-
石一枫处理的三个当代问题
有一种说法,小说家就是讲故事的人。
2025-07-04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读《四月的牙齿》
小说家对笔下人物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将其置身在极限的境遇中,令他们蒙受困顿的锤炼与灵魂的撕扯,直至显露出真正的人格底色。
2025-07-04
-
傅菲《深山欲雪》:荒野永恒
散文集《深山欲雪》作为傅菲驻扎深山三年创作的最新作品,是他深入生态现场而收获的深刻生命体验。
2025-07-04
-
好的小说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照见自己
今年5月1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当代文学之夜”,现场揭晓了“《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王安忆《儿女风云录》与张炜《去老万玉家》、邱华栋《空城纪》、李修文《猛虎下山》等入选。
2025-07-04
-
为工农兵创作,让人民大众成为文艺的主人
编者按 《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留下的近三百万字著作,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