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窄门里的风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清华  2016年09月13日09:00

《窄门里的风景》作者:张清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定价:43元

总序

当前社会中,文学批评的形象已经不是那么光彩。作家在质疑批评家的严酷和片面,读者在怀疑批评家的诚信,批评家自己也不满现状,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反思的声音。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也与当前文学的整体处境有密切关系,但文学批评自身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如何恢复批评家的形象,让文学批评发挥正常功能,在文学活动中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很值得深入的思考,以及批评家们的身体力行。

在我们看来,文学批评所涉及的内涵当然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当前文学批评最需要加强的,是这两个方面:

一是批评的气度。所谓气度,就是要有胸怀和高度。文学的发展非常1迅速,面对文学的变化和多样性发展,不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以封闭的僵化的眼光去看待,而是立足于广阔的视野,以发展的姿态来认识。批评的胸怀是与批评者的思想高度相密切关联的。只有拥有对文学的深刻认识,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待现实,才可能不被现实所遮蔽,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现实,看待文学中的潮流和变化。

二是批评的力度。批评有胸怀不是无主见、做乡愿,相反,它需要思想的独立性,需要批判精神。这就使它与批评力度结合在一起。文学批评不是廉价歌颂,不是讲人情,它最终的负责对象是文学,是我们的时代。因此,文学批评不应该有太多的顾忌,不应该考虑文学之外的人情、政治和商业等因素,应该在坚持自我的前提上,显示出自己的观点,彰显自己的力量。

文学批评的气度和力度各有侧重,但又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着良性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就当前文学而言,无论是被众多作家诟病的酷评,还是深为读者所反感的商业批评、人情批评,都与这两方面的匮乏有直接关系。

当然,要做到文学批评的气度和力度并不容易。它需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要求。从主观方面来说,批评家要有较好的自身修养。对文学的认识、见解需要对而有深度,而且对文学历史、文学理论也要有较深的造诣,能够认识和把握到文学的某些规律和审美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批评家要有很好的人格素养。有坚定的独立性。因为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人情等因素严重地渗透到文学活动中,如果没有独立而坚定的人格素养,很容易随波逐流,甚至沦为权力、金钱或人情的奴隶。只有精神的独立,才能保持批评的独立。

在当前文学体制中,身处大学校园的所谓“学院批评家”应该具有某方面的客观优势。因为他们身在大学,不隶属文学体制之内,可以与文学体制、文学编辑和作家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起文学体制内的批评家,学院批评家显然可以少受一些限制和掣肘,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自由的发言权。

当然,这些都仅仅只是客观条件而已。对于当前的文学批评家来说,更重要、也更艰难的还是主观条件。姑且不说文学审美和文学历史方面的较深素养,即说精神的独立性,在现在这样一个“地球村”的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在大学校园中,要真正保持独立精神,也是相当困难的,需要批评家们自身持续不懈的人格修养。而且,在学院内,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体制钳制,它们也会对批评家的创造性、独立性构成限制和伤害。另一方面,学院批评家也不能完全局限在学院之内,在与文学现场相隔膜的背景下闭门造车,因为文学批评也需要有文学现场感,需要了解和跟踪文学的动态,与社会相发展,否则就会影响文学批评的准确性和鲜活感。学院内的批评家要做好文学内与外、出与入之间的平衡,是一件需要仔细斟酌的事情。出于对学院批评的期待,也出于对当前文学批评整体上的补正,我们与广东人民出版社组织了这套由学院内部文学批评家为作者队伍的文学批评丛书。相对而言,这些作者具有较好的文学史意识,能够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来看待文学。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具有了文学批评气度和力度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些批评是否具备了真正的气度和力度,还需要读者去检验和评判——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它最可靠的检验者只能是读者,是未来的文学史。

主编谨识

2013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