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
2020·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在京举行

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在京举行

铁凝:在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作家是在场者、参与者,是满怀激情的书写者,秉承着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详细]

各地作协积极推动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创作

社论:创造新史诗 塑造新人物

各地综述

更多>>
作家发言

更多>>
  • 刘大先:认识新乡村 写出精气神

    新时代的乡村题材创作不仅要面对当下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样态与情感精神状况的多样性,更需要认识到,伴随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城镇化进程,乡村所发生的新变化。乡村是一个包含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广义概念。[详细]

  • 乔叶:深耕乡土 获取滋养

    认识乡村、书写乡村,不能仅限于乡村的此时此地,而需要对个体与整体、历史和现实、地缘和血缘、中国与世界等多方位多维度的观照和把握。这意味着,乡村题材文学创作需要作家的视域宽度、认知高度和思考深度,需要作家有能力参与到宏阔的历史进程中,以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富有价值的建设性图景。[详细]

  • 纪红建:行走在中国大地的纵横阡陌

    脱贫攻坚题材创作,需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要求作家必须走进事件现场、走进真实生活、走进人物内心。这还不够,还必须真切地感知、判断、把握,进而真实地记录、深刻地表达。这是报告文学作家心中应有的准绳。[详细]

  • 贾平凹:走进新的乡村 深入新的生活

    上两代陕西作家,为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乡村题材写作创造了历史,也成就了一种传统。时至今日,我们要面对新时代发展特点。现在的乡村已不是往昔的乡村,农业已不是往昔的农业,农民也已不是往昔的农民,但乡村、农业、农民依然还在,农耕文明的思维和意识依然存在于很多人身上,这种文化根深蒂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这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关乎人类发展和进步。乡村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许多观念要重新定位,许多问题要重新思考……[详细]

  • 阿来:没有纵深的历史感 写不出乡村的意义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其间涌现出一大批反映脱贫攻坚的文学作品。相比过去,作品质量有所提升,但能提升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说,作品能否与其所要表现的现实丰富性相匹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我这三年深入生活的经验来看,也从我阅读过的一批此类题材的作品来看,脱贫攻坚题材写作的成功与否,决定性因素还是在写作者这一方面。[详细]

  • 白烨:山乡正巨变 文学开新篇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国家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以乡村的全面振兴和样貌的极大改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新的阶段。以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为使命的文学,理当顺时而兴,乘势而变,以艺术的方式为这样的社会巨变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并在这一过程中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添彩。[详细]

  • 施战军:知情与知心

    新时代的乡村巨变,是基本事实,对文学艺术来说,更是新的创作源泉。无论是国家治理层面还是百姓生活层面,也无论是自然环境层面还是文化建设层面,在乡村所发生的一切,需要文学不断丰富、更加立体、持续深广的审美呈现。这需要文学家置身其中,对生活“知情”——更热情的知情意愿、更深入的知情行动、更全面的知情观察、更艺术的知情书写。[详细]

  • 何向阳:与劳动者一起拥抱大地和生活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这是由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所决定的。作家是人民的一员。人民,是作家创作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文学要做到反映人民的心声,取决于作家对人民的情感态度。作家对人民的情感是浓烈还是淡薄,是热情还是冷漠,一定会通过作品反映出来。换句话说,一部作品是刚接了地气,或是打了口深井,还是真正与人民心心相印、水乳交融,必定会通过作品显现出来。我们谈论路遥精神,其首要一点就是他创作中的人民性和他的人民情怀。[详细]

  • 李春雷:胸膛贴近大地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刷新了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乡村形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乡村也跟上了现代化。这种变化,是亘古未有的蜕变,是一种全新的突变,它颠覆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是惊奇,也是惊喜,更有怅然若失回望中的寻思:似乎,我们失去了什么?[详细]

  • 赵德发:写好新时代中国乡村故事

    今日乡村,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广阔空间。乡村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斑斓多彩、这样充满活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乡村干部,还包括在城乡之间从事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各类人士。面对新时代新生活,作家何为?我们怎样才能继续写好乡村题材?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三点[详细]

  • 李云雷:留下这个时代新的乡村底色

    中国乡村一直处于飞速发展与剧烈变动之中,并且每个时期都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的新变是各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而当前开展的脱贫攻坚,则是最具当下时代特征的事件,可以说脱贫攻坚正在改变着中国乡村的整体面貌。但是我们理解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并不意味着我们理解它为中国乡村带来了哪些新变化与新特点。如何从乡村生活的内部逻辑来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将我们熟悉的农村与当下的农村建立一种有效的连接,这构成一个难题,对作家来说也构成一种挑战。[详细]

  • 李音:呼唤一种新的乡村诗学

    “乡村”是乡土中国现代进程中最广大的现实,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各种现代话语和文学书写中的巨型“他者”。无论是作为落后与传统的表征,还是浪漫与怀旧的对象,乡村及其背后所隐喻的乡土中国,都是在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或隐或显对照下进行的书写。这些文学叙事不仅反映着现实,更因与“城市-现代”的结构性关系,作为文明的他者,发挥着现代中国各种激进或保守、焦虑或抚慰的文化政治诉求和想象功能。[详细]

  • 孟繁华:我们也要坚持一些不变的东西

    关于新时代文学新人的创造,我的理解是,这个“新人物”,不是文学史画廊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也不是美学意义上的“新人”。而是那些能够表达时代要求、与时代能够构成同构关系的新的人物形象。这种新的文学人物形象的稀缺,曾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焦虑。这一判断,显然是基于我们文学史的经验。或者说,从20世纪初期开始,新人的形象就是青春的形象,这些形象已经成为我们世纪之梦的表意符号。[详细]

  • 欧阳黔森:在2020·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上的发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中国作协举办2020·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可谓正逢其时、意义深远。按照会议安排,我结合贵州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题材创作情况作如下发言。[详细]

  • 袁新文:站在时代高处,写到生活深处

    讲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故事,仅从文学的角度、仅以作家的视野还不够,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角度,来考察、来研究、来分析;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高度,来理解、来思考、来认识。提高站位,还要行动到位……[详细]

  • 邓凯:为时代留下脱贫攻坚的永恒的文学记忆

    “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现实生活需要在文学世界中找到投影,文学也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建立精神镜像。新时代乡村题材的文学书写,脱贫攻坚理应成为浓墨重彩的主题。而创造寄寓时代精神、社会理想又符合发展逻辑,同时还能与作家的审美理想相契合的时代新人形象……[详细]

  • 蒋巍:来自国家温度的感动

    什么是我的动力?我的激情从哪里来?我必须毫无愧色地表扬一下自己,我虽然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睿智,但从北大荒下乡之日起,我就有了和人民同忧同乐的情怀。这不是假话,是心里话。看到人们的苦难和眼泪,怎么能不悲伤?看到国家的兴旺与发达,又怎么能不骄傲……[详细]

  • 关仁山:塑造新时代的农民形象

    认知新时代,首先要弄懂新时代的特征,新时代、新起色、新作为。新与旧是比较而言的,新时代遇到的事物是新的,但是,新事物不能代表文学优劣高低,认知新事物的时候,还要细致考量心灵、道德和文化层面。这些潜在问题不在作家内心解开,就很难走进人物的内心……[详细]

  • 老藤:书写新时代新农村新史诗的可能性

    新时代中华大地实施的脱贫攻坚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让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有要素重组中的物理聚合,也有思想观念激荡碰撞中的化学反应,这一切,都为作家深度挖掘乡村题材创作,书写新时代新农村新史诗提供了可能。[详细]

  • 马金莲:乡土写作要深入到乡村生活现场和内部去

    毋庸置疑,当下的乡村题材写作是低迷的。振兴乡村是必然要走的路,真正振兴起来是需要相当一段过程的,对于乡村题材的写作,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并真诚、深刻地思考和勇敢地挖掘与呈现。[详细]

会场图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