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创造新史诗 塑造新人物

来源:文艺报 |   2020年07月17日08:0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乡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以丰富多样的文学创作展现脱贫攻坚事业给全球贫困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少作家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向各地脱贫攻坚第一线,创作出大量展现亿万群众投身乡村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优秀作品。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最后冲刺,脱贫攻坚涌现出大量激荡人心、感人肺腑的事迹,广大作家要进一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最需要表现的穷乡僻壤,发现最鲜活感人的素材题材,塑造最鲜活立体的时代新人,为激励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书写新时代乡村新史诗需要新的胸怀新的站位。要不断强化思想修养,提高认知水平,提升整体视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乡村的历史性变化和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发展前景,掌握国家扶贫脱贫的各项战略部署。要磨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脑力,凸显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书写我国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业绩,反映脱困群众的主体感、获得感,展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崭新风貌和地域文化深厚底蕴,以有内涵有意蕴的中国脱贫故事打动读者、震撼人心。

哪里艰苦,哪里往往蕴藏着精彩的场景与故事。农村和基层一线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偏远乡村往往蕴藏着鲜活的创作“富矿”,现实生活中的扶贫脱贫故事,远比书面材料更加精彩生动。我国不少脱贫攻坚主战场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只有练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铁脚板”,迈开双腿走进农村田野,丈量生活的最深处,才能取到生活的真经。要克服坐在家里依赖资料阅读或在互联网上找寻写作素材带来的弊病,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与当地群众交心,与扶贫干部交流,在实地体验和亲身感受中,增进对这场消除贫穷伟大事业的感情,在扶贫脱贫的浩大风景和无限风光中,找到文学创作最充沛的动力和最鲜活的素材。

新的时代更需要新的表达,当代农村正在发生着的历史性巨变,脱贫攻坚事业的风云激荡,呼唤更精湛的艺术呈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文学创作从来就是开放的,从不需要局限于某个门类,要发挥不同文学门类的艺术特长,让小说的历史纵深、诗歌的深情抒发、报告文学的真实见证、散文的醇厚绵长,都能在乡村脱贫攻坚书写中展现风姿。应该看到,一个写作者提高了认识,有了生活积累,发现了脱贫攻坚中的感人事迹,也不意味着就能创作出群众欢迎的佳作。要善于借鉴乡村题材写作深厚优良的风范,从经典作家作品中汲取养分,发扬和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要遵循文学规律,既可以描绘重大事件、风云人物、宏大场面,体现恢弘主题,记载时代风云,更可以讲述凡人小事,记录身边感动,描写细腻情感,开掘心灵世界。新时代创造着无数新的“伟大人物”,书写新史诗要塑造新人,要为新人成长找到适配的表达,向新人的心灵深处开掘,以一个个鲜活的新人形象,多角度多层次揭示独特的“这一个”在消除贫困、改变乡村落后面貌过程中的精神追求与内心世界,锻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