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陈尚君:我作《辞海》修订

      少年时,住在南通仓巷,房东程广发须髯全白,天井里种了许多绣球花。

    2018-06-11

  • 我的灯塔,出版人的碑额

      今天,我告别了我尊敬和爱戴的赵昌平先生,步出满是花篮和挽幛的灵堂,面对阴沉的天空,脑际就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串易安的词句……思绪又回到周一的早晨,正是那个早晨,赵先生因心脏病猝发而去的噩耗,将我震得六神尽失。

    2018-06-11

  • 情有独钟:艾青和戴望舒

      “整个抗日期间,是中国新诗最蓬勃发展的阶段,绝大多数诗人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

    2018-06-08

  • 知堂集外文辑佚:六则“附记”的释读

      周作人集外文的辑佚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经过陈子善等众多研究者的“探幽发微,钩沉辑逸”(柯灵语),大量的周作人集外佚文已被发掘、整理和研究,但仍有不少遗漏。

    2018-06-07

  • 100年前,芥川龙之介说的那些“中国的坏话”

      1921年春天,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以大阪每日新闻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中国环游一百二十天。

    2018-06-07

  • 扬之水:“飞天”的传递

      沈从文先生晚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我都离得很近。

    2018-06-07

  •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

      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 我依附于这个城市, 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2018-06-04

  • 王仲荦与章太炎

      仲荦先生真正从学我先祖父大概是1930年以后,在他十七岁前后,决不是十三岁。

    2018-06-04

  • 宁波万氏:文武俱备,《明史》流芳

      万斯同小像 中国是一个崇尚“诗书传家远”的国度,历史上,不少家族均以子孙知书达理、好学上进为荣,也由此成就了许多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

    2018-06-04

  • 阳海清与《现存湖北著作总录》

      《现存湖北著作总录》,阳海清、汤旭岩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定价:980.00元(全三册) 1938年出生,年至耄耋的阳海清,卸去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职务已经20年了。

    2018-06-02

  • 《猫城记》VS《格列佛游记》

      原标题:同与不同之间——谈《猫城记》和《格列佛游记》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老舍曾创作过大量杰出的小说作品。

    2018-05-31

  • 打开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20世纪5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 也是当代中国童话的优秀作品。

    2018-05-31

  • 今天,重读鲁迅的儿童观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一生,我想莫过于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8-05-31

  • 惠特曼写下的吻

      吻,自有约定俗成的文化含义。

    2018-05-31

  • 与鲁迅有过瓜葛的章克标

      章克标生于1900年,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著名的“百岁老人”、文化老人、作家、翻译家。

    2018-05-31

  • 埃德加·斯诺与北大的不解之缘

      2018年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问世80周年。

    2018-05-30

  • 《生死场》书名之由来

      5月7日 阴。

    2018-05-29

  • 论鲁迅在北京的四次迁居与文学生产

      在鲁迅成为伟大作家的过程中,曾经历了多次空间位移,从绍兴到南京求学,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南京、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工作生活。

    2018-05-28

  • 永恒的夜与月——细读《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生卒不详,约初唐)仅有两首诗传世[1],其中《春江花月夜》自诞生起虽沉寂了近七八百年,但其魅力终于在明代为胡应麟(1551-1602)、李攀龙(1514-1570)等人发现,并在此之后光芒四射[2],广受历代人喜爱,闻一多(1899-1946)先生甚至称之为“唐诗中的唐诗,顶峰上的顶峰”[3]。

    2018-05-28

  • 巴金“送”文为友情

      巴金把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对待朋友“充满了真诚”。

    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