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的中学作文
1905年春天,14岁的胡适在他二哥同学的介绍下进入上海澄衷学堂学习,开启了他的中学生活。
2018-08-29
-
瞿秋白的清田村之旅
1921 年10 月13 日,时为北京《晨报》赴俄特派员的瞿秋白与李宗武一同去参观过距离莫斯科西南约四百余里的清田村。
2018-08-28
-
文洁若先生的“真”
她,今年 91岁,仍然坚持每天伏案写文、翻译;她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但坚决不请保姆,生活起居一概自己料理——她就是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先生。
2018-08-28
-
女兵作家谢冰莹在上海的岁月
谢冰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位女兵作家,其父是晚清举人,能文能诗,任新化县立中学校长37年。
2018-08-27
-
追忆杨绛先生
“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
2018-08-27
-
民国诗僧苏曼殊与他翻译的《拜伦诗选》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2018-08-27
-
王辛迪:我感觉我在,我信我在,我思我在
1994年辛笛撰写的随感《断想》,可以视作82岁的老诗人对自己一生创作的全面总结。
2018-08-27
-
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
2018年是华文文坛群星殒落、令人悲伤的年头,饶宗颐、洛夫、刘以鬯这几位港台作家的相继去世,标志着华文文学世界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8-08-22
-
黄能馥忆恩师沈从文
我们(夫妻)两个是在1956年认识的,主要是通过沈从文先生。
2018-08-21
-
熊召政: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
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得益于潘耀明先生。
2018-08-21
-
丰子恺的“消夏新书”
1930年代的上海充分表现了中国的现代性甚至未来性,同时也呈现出 “东方的巴黎”“冒险家的乐园”等驳杂性。
2018-08-17
-
白航:烽火崎岖路 男儿向八方
在中国新诗发展走过的百年历程版图中,巴蜀是一座重镇。
2018-08-13
-
李白与王维:同时代大V一生无交集的背后隐情
在此之前,他漫游天下,行至湖北安陆,因娶了故相许圉师的孙女,成了上门女婿,遂定居下来。
2018-08-13
-
王韬为什么没有选择西式活字印刷技术?
1885年,王韬在上海创办了木刻活字印书局,名曰 “弢园书局”。
2018-08-13
-
徐志摩佚作:《远山》及其他
今年新出商务印书馆精装本《远山》,取徐志摩同名佚诗作为“徐志摩佚作集”书名,较之径以“佚作集”为题的确更有韵味些。
2018-08-13
-
姚雪垠的史料卡片给我们的启示
2017年9月下旬,姚海天先生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会见我和张永健教授,与我谈到出版姚雪垠资料卡片全集一事,并约我为这套全集写篇序言。
2018-08-10
-
谁冷落了朱自清?
朱自清日记,是这位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的一宗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关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知识界情况的宝贵史料。
2018-08-10
-
徐迟的风范
原标题:徐老风范 我这里说的徐老,是指湖北文学界的老作家、老诗人徐迟。
2018-08-09
-
叶圣陶在甪直
甪直是叶圣陶事业的开始,他在这里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2018-08-09
-
优秀作家不会被遗忘
任何一部文学史,如果能够不断呈现新质,不断刷新内容,就能更好地展示其本身具有的活力与价值,而这是通过创新性的学术研究获得的。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