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半农对文献学的贡献:“俗”的开掘
原标题:“俗”的开掘 ——浅论刘半农在古典文献方面的贡献 一 新文化运动中的“才子” 在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刘半农算的上某一种异类了。
2018-07-17
-
白薇:只愿灵魂洁白,哪怕生命卑微
照片上这个美丽又知性的女子,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白薇。
2018-07-16
-
艾芜《文学手册》今日仍有学习价值:风景描写无须十分详尽
这“异彩”,首先是艾芜笔下南国的色调。
2018-07-16
-
茅盾四封书信考
1949年2月,上海万象书屋影印出版了一本《作家书简》,以中央书店的名义发行,编者署平衡,即现代作家、出版家平襟亚。
2018-07-13
-
大师情缘:潘序伦与他的知交们
邹韬奋任主编的《生活》周刊 胡絜青为立信60周年校庆题词 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以仁者的担当、勇者的无畏和智者的拓展,为我国现代会计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让人们最早感受到了现代会计的魅力。
2018-07-13
-
不戴面具的袁良骏
老友袁良骏先生当年在《中华读书报》等学术场域纵横驰骋,骁勇善战,左冲右突,见招拆招,引人瞩目,可他这位英名振荡同时又“恶”名远扬的人,身后是如此空荡、寂寞。
2018-07-12
-
《灵与肉》,时光流转四十年
开了一次电视,电视剧频道在播《灵与肉》。
2018-07-11
-
戴望舒在上海的最后岁月
戴望舒,中国新诗标志性人物,上世纪20年代末,其代表作《雨巷》名满天下。
2018-07-11
-
萧乾先生以题代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尚在大学读书时,宿舍有位同学十分歆慕萧乾的文笔。
2018-07-10
-
茹志鹃在1980年代初的心境与趣识
翻开茹志鹃的散文集《惜花人已去》,深蓝色的扉页上镶嵌着一朵百合花图案,这朵百合花曾经在1958年的文坛上绽放过它的青春,如今寂寞的定格在了纸面上,一如作者自述的那般“无色无香”。
2018-07-09
-
梁思成与《开成石经》的故事
原标题:看梁思成如何设计加固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 西安碑林的“镇馆之宝”——千年前的“开成石经”或将面临搬迁至北扩后新建的陈列馆,近期在文化界引起较大反响。
2018-07-09
-
鲁镇是鲁迅的重要符号
原标题:“鲁镇”意象:一个破解鲁迅思想的重要符号 “鲁镇”是鲁迅小说中出现最多的一个空间意象,而学界历来也都把它认定为是鲁迅母亲的故乡;其实,“鲁镇”与“S城”、“未庄”、“庞庄”等一样,集中负载着作者对于小城绍兴的复杂情感。
2018-07-09
-
陈方恪:徜徉在新社会的旧贵族
1 大概在1962年的上半年,陈方恪(彦通)先生突然对几位朋友说,上一天晚上打麻将,打了个三翻,他要请客吃饭。
2018-07-05
-
看萧乾挥洒武艺十八般
这本作品选,编选的是萧乾先生在《人民日报》与《北京晚报》两家副刊发表的作品。
2018-07-05
-
他说自己是一个不爱写日记的人
原标题:路上的风景 2013年11月,在纪念陈荒煤诞辰百年之际,《陈荒煤文集》(10卷)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文集分:小说卷、剧本卷、报告文学卷、散文卷、文学评论卷、电影评论卷、日记、书信卷。
2018-07-04
-
《百合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文学之花
就短篇小说而言,《百合花》应该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作品。
2018-07-04
-
老舍两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老舍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行海外,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
2018-07-03
-
朱光潜的英诗课
齐邦媛在《巨流河》中讲述过朱光潜先生一段令人动容的往事:1940年代,朱光潜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曾为学生讲授英诗。
2018-07-03
-
丰子恺称他是中国现代漫画创始人
原标题:被丰子恺称为中国现代漫画创始人的陈师曾 陈师曾自画像 中国现代漫画的创始人是谁?也许会有人脱口而出:当然是丰子恺了!“子恺漫画”,哪个不知、谁人不晓?但丰子恺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人都说我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
2018-07-03
-
袁阔成:开现代评书之先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袁阔成在表演评书。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