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用户登录
按内容
按标题
按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机构
服务
会员
文学奖项
新闻
访谈
投稿
直播
艺术
理论评论
文史
科幻
书汇
新作品
世界文坛
民族文艺
网络文学
儿童文学
文艺报
鲁迅文学院
访谈
弋舟:到世界去
《人类的算法》写于年初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彼时“算法”成为了我们关注疫情、乃至防疫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一并带来了新的精神困境——生而为人,我们终究难以屈从自己仅仅是一个个抽象的数据。
刘醒龙:有时候,深受感动也是一种信心
说自己情绪没有低落过是在硬充好汉,肯定不是心里话,只要人在武汉,遭遇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一向睡眠很好,疫情期间却经常失眠。
迟子建:我觉得在文学上还可以压榨自己
作家只要以小说形式观照现实,这个现实一定就变成了“小说的现实”,就是你说的在小说里呈现作家理解的“真实”。
南派三叔《世界》:在接受精神治疗时构思小说
南派三叔在公共视野中沉寂的这段漫长的时间中他需要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而也是在治疗中,一些闪现的灵感和对精神疾病的好奇心,打开了他另一道创作之门。
看完朱德庸的漫画会开怀大笑,然后流下一滴眼泪
人需要选择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追寻别人给你的指示。如果因为哪个行业好赚钱,就一窝蜂地都往里挤,而其实根本不适合,挤进去的那个人的痛苦指数就会比一般人高。
孙频:桃花源只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在孙频的创作历程上,《我们骑鲸而去》这个作品非常特别,因为我们很容易想到,在漫长中国文学史上其实有一个隐秘的传统,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个传统。
孙郁:文学让我们从俗谛中惊醒
孙郁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近现代文学批评家、作家,但他也当过报社编辑、博物馆馆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始终不变的是对生活保持热爱和清醒,守望赤诚与责任。
笛 安:“那是我们劳动的时光,朋友们都来自采石场”
那时无知者无畏,特别懵懂地写了一份大概的企划,既然有了这个机会,那就用我的方式去给读者们介绍一些文学作品。
柳建伟:当好伟大时代的“书记员”
我想当时代和社会的书记员,有这个想法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我的母亲。她在我创作这条路上,对我影响很大。
陈彦:电视剧《装台》背后的文学力量
电视剧的成功离不开原著小说过硬的品质。小说《装台》自2015年面世后,被评为“2015中国好书”,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和“201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榜首。
阿来:让道路笔直 让灵魂清静
阿来自云“2020年什么都没有干出来”。2020年只是《云中记》拿了“京东文学盛典国内文学大奖”。然后他二十年前的名作《尘埃落定》,电视剧要重拍,为保证品质,他决定亲身介入。
李佩甫:绵羊地里的寻根人
对文学的热爱,是李佩甫一生的命题。他一直把“平原”当作他的写作领地。这个平原已不是具象的某个地方,而是他心目中的平原。
把最优质的作品纳入到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之中——访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
新修改的著作权法的目的和根本是激励、保护和推动创作,特别是促进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该法的出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邓一光:小说家不是再现现实世界, 而是创造或然世界
写作和生活认知会有不断的变化,作为生活者,我需要在具体的人生经验中找到理想安放之地,这个过程会持续下去。
陶纯:写作的人生是幸福的
能够成为一个作家,除了爱好以外,小时候的经历也很重要。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一个生活很顺利、衣食无忧、在蜜罐里长大的人,文学之神恐怕是不会垂青他的。
杨晓升:作家要保持感受表现生活的能力
现在作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感受生活的能力、发现生活的能力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作家的写作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既要敬畏,又要有平常心,不要急功近利。
叶文玲:为“敦煌的守护神”作传
作为作家而言,笔下的人物和事迹首先要能感动自己,然后才能将这种感动通过自己的描写和抒发去打动读者。
对话阎崇年:从故宫六百年读懂人生
六百年来,故宫就像一座历史的大舞台,明朝和清朝先后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演绎了自己的历史角色,他们的皇宫已经成为故宫和故宫博物院……
王蒙:好的环境对写作者是一件非常有福气的事情
一个写作人,写作的时候需要精神非常的集中,需要有足够纯洁的空气氧气。一个写作者,不太可能在雾霾天气中或吃着被污染的食物,还能保持很好的创作状态,让大脑维持活跃的强度和活力,这是很难做到的。
石一枫:用文学书写城市
石一枫自小在北京城长大。在他的作品中,“京味文学”似乎已经不再与那些仪式化的旧有风俗相关,而是被内化成了一种语调、思维方式和写作态度。
叶兆言:自由写作与应题写作的通道
真正好的文学,是表达一个人的奇思妙想,一个大作家一定有他独到的东西。当然,两者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但要分清楚,文学创作,“创”字很重要;写作,“写”的能力很重要。
王尧vs邱田:我想寻找另一种存在方式
至于我自己,写作《民谣》释放了自己长期的压抑。我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也许能够说好,就这样动笔了。用一种文体叙述和想象世界,对我而言太有诱惑力了。我想寻找另一种存在方式。
科幻作家陈楸帆:2020思考了什么
科幻作品只是一个筐,里面可以装下所有的东西,我对人类,对宇宙,对各种东西都充满好奇心。现在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了,因为我知道得更多了,但问题也更多了。
袁凌:在别人的世界里 我们是一滴雨
我觉得我写东西都是一种,我不希望在上面去评判他们,我也不希望在下面去赞美他们什么,或者说我去抒情发议论。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平等的人,我试图去跟他交流,然后传达一些什么东西。
李西岳:用文学色彩渲染家国情怀
军旅作家是穿军装的作家,属性是军人,职业是作家,家国担当,是军旅作家的职责。
徐皓峰:我只是个“拾荒者”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惯性当中,意识不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在导演、小说家这些拥有明确定义和职责范畴的身份之外,徐皓峰更愿意担任的角色,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张乐平之子谈其父亲:八年“走出”《三毛从军记》
《三毛从军记》中有父亲8年的所见所闻,有很多人间的喜怒哀乐。我觉得我父亲在对三毛的性格描写中,《三毛从军记》比《三毛流浪记》更丰富一点。
毕飞宇:《花城》是年轻作家慈祥的姑奶奶
说起《花城》,我是充满感恩的。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讲,他都有一个处女作,处女作的作用极为巨大,它是你的出生证,一个作家有没有出生证至关重要。
万玛才旦:白日梦里飘起红气球
我觉得梦有很多非理性、不规整的东西。有时候我觉得创作就像是梦,自己在写小说或者写一个故事的时候,就像是做了一个白日梦的感觉。
对话:与他人的灵魂共情,是写作的最大乐趣之一
写作对于我来说,最大乐趣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写作进入他人的世界,与其他灵魂共情,乃至于借人躯壳,短暂体验他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