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对青年的关爱与宽宥
阎晶明新著《这样的鲁迅》,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向青少年朋友讲鲁迅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鲁迅的人生历程,感受他的思想和精神,欣赏他的各类作品,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
关键词:  鲁迅2021-09-24
-
“鲁迅图式”的生成机制与表意逻辑
引言 20世纪40-70年代(1942-1976),[1]鲁迅是唯一一位被不断推崇和反复阐发的现代作家,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地位。
关键词:  鲁迅研究2021-09-23
-
田间:“擂鼓”的力与美
田间 田间(左)、艾青(中)、魏巍合影。
-
1927,鲁迅的演讲、风度与革命及国家之关系
引言 自1927年钟敬文编撰《鲁迅在广东》以来,“广州鲁迅”一直是研究界长兴不衰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革命鲁迅”“政治鲁迅”的重新被激活,学界愈发重视国民革命和广州之于鲁迅的意义[1]。
关键词:  鲁迅研究2021-09-18
-
瞿秋白同志早期文教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瞿秋白是继陈独秀之后第二任党的主要领导者,他虽然只活了短暂的36岁,但留下的生命印记却堪称坚韧执着而又曲折悲壮。
关键词:  瞿秋白2021-09-18
-
鲁迅小说教学阅读札记
原标题:独特的文体与悲郁的情怀——鲁迅小说教学阅读札记 阅读鲁迅,笔者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从初中语文课本开始的。
-
一段“继往”与“开来”的历史
内容提要:1980年代“鲁迅传”书写在鲁迅传记写作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1-09-16
-
陈漱渝: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一诗中的名句。
-
严家炎先生的“严加严”
严家炎先生,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与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务,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泰斗、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代表人物。
-
萧红:生死场上的勇敢跋涉者
一个作家的写作与他(她)的身世经历关系紧密,而一个杰出作家人与文的契合度似乎更甚。
-
刘半农书简汇编(节选)
整理凡例 一、本编以收信人为单位汇集信件,按首通书信时间先后排列;每人所受书信,亦按时序排列;无从确考的,置于最后。
关键词:  刘半农2021-09-14
-
文徵明和他的时代
文徵明,号衡山,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以诗文书画称名于世,列“吴中四才子”(诗文方面)、“吴门四大家”(绘画方面)之首,是明代中期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
通过“北窗”走入北山老人施蛰存内心
施蛰存先生的名山事业之一,金石碑版集藏与研究,很长时间是默默自守状态。
-
博物是鲁迅精神世界的基石
鲁迅在景云里寓所书房中。
关键词:  鲁迅2021-09-11
-
重视“人的历史”之鲁迅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有文化内涵、最具从古典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里程碑特点的思想家、文学家。
关键词:  鲁迅2021-09-11
-
“江河”体验与鲁迅的文学表达
地理空间是文学发生的重要场域,中国是乡土文明大国,又是大河文明之国,江河是乡土上最富有诗意与灵性的地理空间。
-
东北作家群 于文学创作中实现了精神返乡
开篇的话 循着这条文脉,领略辽宁文艺最鲜活的样子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九一八”事变90周年。
-
十字路口的王国维
“书成付与炉中火”:论王国维的“直观” 在近代中国的学术思想史上,王国维(1877-1927)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殒落也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
-
赵树理:一个身在“文坛”、想上“文摊”的人
我的赵树理研究,缘起于一次学术兴趣的“阴差阳错”。
-
赵树理:与群众“共事”,写作才能“得劲”
赵树理 资料图片 “设法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话来说” 1943年5月,赵树理写出了《小二黑结婚》,但出版遇到不少阻力,直到彭德怀读过稿子,写了一张“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的条子之后,此篇小说得以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