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树理写《三里湾》
赵树理 《三里湾》 1958年郭维根据《三里湾》改编的电影《花好月圆》海报 三里湾,三里湾,/对着水,靠着山,/青枝绿叶上下滩,/自从有了农业社,/有情人,成亲眷,/花好月又圆。
-
柔石《二月》:彷徨的张力
柔石 《二月》 1963年,谢铁骊根据《二月》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剧照 《二月》是柔石(1902-1931)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
-
蒋光慈:革命文学的 “开路先锋”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 在隆重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巡览中国现代文学画廊,可谓琳琅满目,浩如烟海。
-
田汉:一寸丹心图报国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
-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一生的光辉写照。
关键词:  李大钊2021-06-29
-
“诗仙”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陈建华:张爱玲《小团圆》与晚期风格
张爱玲的《小团圆》有一处讲九莉:“自从写东西,觉得无论说什么都有人懂,即使不懂,她也有一种信心,总会有人懂。
-
“三曹”的奇异人生与文学创新
曹操像 汉末曹魏时期的曹氏家族,能文者甚众。
-
李季:大地和人民之子
最初知道李季的名字,是在语文教科书上,里面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节选,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
“千秋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像 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奔流于中原大地。
-
王朝闻:写新物 拓新境
王朝闻(1909—2004),四川合江人。
-
李劼人:“狐狸型”作家与自然主义
李劼人,这位民国报刊主编,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译者,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似乎被遗忘了。
-
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专辑
茅盾(1896.7.4—1981.3.27)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文艺报》的创办者。
-
“放射出光和热来”——从闻一多到穆旦
闻一多与《死水》 穆旦与《穆旦诗集》 手头有两种现代诗歌珍贵版本,一是闻一多《死水》,一是《穆旦诗集》,想到他们是优秀诗人,更是爱国志士,往事历历,文气浩然,堪称文坛楷模。
-
路遥:坚定地书写时代
延安大学文汇山,一座极其平常的黄土小山,却因一个人而拥有了高度。
关键词:  路遥2021-06-18
-
丁玲:与世界文学同行
《莎菲女士的日记》英译本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德译本 世界文学当然应该包括世界上存在的所有文学,但文学文本需要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有生命的“活的文本”,无论怎样杰出的经典之作,只有进入跨国家跨地区跨语言的阅读,才能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
从咏鹅到咏蝉:骆宾王都经历了什么?
语文课本是我们每个人学习母语、认识文学的第一个桥梁,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先人们创造的奇崛瑰丽的诗篇,体会到或激昂慷慨或多愁善感的情愫,但囿于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古往今来的流言、偏见,我们难以全面领略诗词之美和诗人的行状。
-
繁华过眼 逝水流年——张岱和他的小品文
对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来说,生活在那个人生过于戏剧性的时代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呢?尽管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生活在某一个时代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决定权在生身父母,但这种假设并非没有意义,它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身临现场、非常感性地思考一位作家的命运和创作。
-
屈原:与古老节日相连的伟大诗人
屈原,《离骚》的作者,一个伟大骚人传统的缔造者。
-
郑振铎与百年文学遗产工作
内容提要 科学地继承、整理、研究中国文学遗产的工作,以1920年《文学研究会会章》开宗明义首次提出“整理中国旧文学”为开端的标志,进行至今已逾百年。
关键词:  郑振铎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