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锺书改文章
先前的文章名家大家,在他们的作文心得中,一般都有关于修改的介绍。
关键词:  钱锺书2021-05-26
-
沈雁冰为黄埔军校武昌分校招生始末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沈雁冰(茅盾)去武昌的黄埔军校分校——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担任政治教员。
-
仓重拓:鲁迅《我要骗人》再考
论鲁迅对日本的看法,不可忽略的是鲁迅用日语给日本读者写的文章及其历史性内涵,尤其是他在日本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杂志《改造》月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
-
魏巍和他的《四行日记》
著名军旅作家魏巍的《四行日记》被纳入中国文联《晚霞文库》,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
关键词:  魏巍2021-05-25
-
侯外庐:一生执着于“韧的追求”
侯外庐(1903年2月6日—1987年9月14日),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关键词:  侯外庐2021-05-19
-
“我们有一天会做朋友”
巴金 《死去的太阳》书影 《死去的太阳》是巴金的第二部文学创作,之前只有一部在法国期间完成的《灭亡》,《新生》虽然被看成是《灭亡》的续篇,创作时间却晚于《死去的太阳》。
-
刘文典:众说纷纭之下
引 言 刘文典,这个名字我很早就从父亲口中听到。
-
涂石:我所认识的朱东润先生
朱东润 朱东润先生是一位非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传记文学作家和教育家,他在1957年到1967年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以养成与众不同的读书习惯、理论功底、思考方式与人格塑造为目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学科架构,对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赵树理:文学之树何以长青
赵树理是一位始终“泡”在基层生活汁液里的作家。
-
建党之前:陈独秀在上海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一段常常被人传颂的佳话。
关键词:  陈独秀2021-05-14
-
梁启超与王国维诗学再审思
原标题:审美现代性和政治现代性——梁启超与王国维诗学再审思 梁启超、王国维的诗学被一部分学者看作是中国现代文论的两个主要源头,分别体现了所谓的政治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
陈漱渝:平常心,是非感,爱憎情
李何林,鲁迅研究界一位普遍被人尊重的前辈,我的老师兼领导,八十五岁因骶骨癌去世。
-
1926年:鲁迅国民性话语的展开
摘要:鲁迅1926年撰写的12篇杂文“马上日记”,是继《狂人日记》之后探索日记文体可能性的又一次尝试。
-
鲁迅的佛性与诗性
一 有一次在普陀山的寺庙里,看到一则鲁迅的语录,那时候很是惊讶,暗暗地觉出鲁老夫子与佛教的某些联系。
-
寻访李大钊在北京的足迹
1924年在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时的李大钊 1920年3月,由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
-
杜鹏程与《保卫延安》
2021年5月5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在“柳青传统”的延长线上:路遥现实主义观初探
路遥的现实主义观念及其创作过程始终都在“柳青传统”的延长线上。
-
王心剑:陈忠实往事追忆
公元2016年春夏之交,陈忠实老师去世不久,陕西省人艺在人民剧院纪念演出大型话剧《白鹿原》,我受邀前去观看。
关键词:  陈忠实2021-05-07
-
寻找“失落”在复旦的梁实秋
梁实秋先生曾与复旦有缘。
-
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法文版《棠棣之花》,外文出版社1982年版 “鲁郭并称”,从日本开始的海外传播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