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闯出广阔而深邃的现实主义道路
晚年茅盾 资料图片 茅盾《读稼轩集》手迹 资料图片 文学史对于茅盾的文学成就的论述,与1945年6月中共在重庆举行祝贺茅盾先生50岁寿辰和从事创作25周年纪念活动有关。
关键词:  茅盾2021-09-01
-
辜鸿铭:“东方文明的发言人”
原标题:“东方文明的发言人”——英译儒经的开拓者辜鸿铭 1924年,泰戈尔访问北京时与辜鸿铭(前排右一)等合影 晚清以降的中国社会,情势杌隉,风云激荡。
-
彭燕郊的“衰年变法”
从某种意义上,对于跨越传统意义上现代、当代的诗人群体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来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这批经历坎坷、已届晚年的诗人终于重返诗坛,获得了重新写作的权利,而另一方面,则是他们需要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不断接受青年诗人冲击的同时,写出符合当代美学风格的作品。
关键词:  彭燕郊2021-08-27
-
沈从文:从湘西走向世界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
孙郁:少年诗神
有一年去南开大学开会,在校园里意外见到了穆旦的雕像,一时激动不已。
-
严复:融会中西 译以救亡
严复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译坛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以译介西学来启蒙大众、救亡图存的译者之一。
-
李国华:鲁迅论“现代史”
在鲁迅的杂文中,有一篇《青年必读书》,1925年发表的,非常有名,其中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理由是“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而“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
梁启超的治学之道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是近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
关键词:  梁启超2021-08-18
-
刘大杰:为中国文学史书写奠定重要里程碑
刘大杰(1904—1977),古典文学研究家。
-
1921年的鲁迅与日本作家
周氏兄弟翻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 1921年,鲁迅的工作重心在翻译。
-
经师、人师: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画像 资料图片 于右任书顾炎武名句 资料图片 顾炎武著《日知录》 资料图片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又字石户,度变姓名为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
-
水与火缠绕的乡间沈从文
沈从文常说,自己为乡下人身份而感动。
关键词:  沈从文2021-08-13
-
黄乔生: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究竟何意
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 资料图片 诗无达诂,象有多义。
-
冯至:诗家才情 学人风范
原标题:我收藏的冯至先生题字及信函 诗家才情 学人风范 本文作者收藏的冯至先生作品、题字及信函 一 大学几年虽修习的是中文,可很长一段时间,我只知道冯至先生是位诗人,偶尔的,还见过他几首译诗,其他,就并不清楚了。
关键词:  冯至2021-08-12
-
萧红:“超越时间与空间存在于世”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才女,在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小城三月》等名篇。
关键词:  萧红2021-08-11
-
从说理、算账到劳动互助
内容提要: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土改,是一场辐射面极广的社会变革运动。
-
蒋孔阳:春风化雨,以美化人
蒋孔阳先生 蒋孔阳先生继承了老一辈教育家刻苦读书、多读多写的悠久传统,始终将教学与学术研究密切结合。
-
剑胆琴心:陶渊明诗文的精神底色
陶渊明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可不少人对他真正的思想性格却又感到陌生,所闻所知仅停留在标签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桃花源”“田园诗人”“饮酒采菊”等内容。
-
郭沫若基于泛神论的思想转向
内容提要:郭沫若1926年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内在于他以泛神论为内核的浪漫主义思想体系。
-
唐弢:站在历史当口,探索中国学术道路
唐弢(1913—1992),原名端毅,笔名风子、晦庵、韦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