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北上》与电视剧《北上》的“遗产文艺”启示
电视剧《北上》的播出成为近年来少有的文艺现象,并且呈现出长时段的长尾效应。
2025-04-18
-
浮萍无根,亦有风景——评《浮平》
唐诗是湖南郴州人,一直在深圳打工。
2025-04-17
-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周嘉宁小说论
一、问题缘起:“80后”写作与“自我”变奏二十年 1999年,还在上海育才中学念高中的周嘉宁,在《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接连获得首届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大赛一等奖,后入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科基地班。
2025-04-17
-
《多出来的人》:“都市怪谈”的可能性
若用一个词来概括《多出来的人》这篇小说,最贴切的莫过于“怪谈”。
2025-04-17
-
何言宏:华语文学的南方变构
一、“华语文学”的还原与超克 目前我们关于“新南方写作”的讨论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但还有一些认识上的模糊,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辩证、总结与澄清。
2025-04-17
-
战争镜头下的个体救赎与文化裂变
房伟的长篇小说《石头城》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以及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通过蒋家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抗争、尊严与家国情怀。
2025-04-17
-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确如张清华所言,文学面临着如何历史化的问题(1)。
2025-04-17
-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肋骨”
这期“短篇的艺术”栏目,刊发了作家李洱和几位青年学人关于短篇小说的文字。
2025-04-16
-
戏曲、小说传统与讲故事的方法
非常荣幸和大家做交流,也感谢张莉老师给我起了这个交流的题目,她确实可能比我本人更加了解我自己。
2025-04-16
-
情节是小说的基本面以及死亡与爱情的悲剧美
小说创作中,常常有故事与情节的论争。
2025-04-16
-
李洱:亚当的肋骨
写下“亚当的肋骨”这个题目,我便体会到了创世的悲喜。
2025-04-16
-
许言午《扬兮镇诗篇》:“诗”与“远方”的对话
许言午《杨兮镇诗篇》故事发生在中国浙西的山村小镇,此处群山环绕,交通闭塞,光景不过一山一水一平原,一河一桥数村庄。
2025-04-16
-
耿丰年《就想得到你的爱》:“枕木”与“石子”的爱情故事
长篇小说《就想得到你的爱》中纯真炙热的爱情故事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2025-04-16
-
《东山坳》:乡村新貌与时代精神的共鸣
为乡土新貌留下文学见证,已成为当代作家的自觉追求。
2025-04-16
-
古典与传承:诗写新时代的抒情——评倪宏伟诗集《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
与诗人倪宏伟结缘,源于他的诗歌对我的触动。
2025-04-16
-
王松:良心买卖
一次在街上,我看见一个变魔术的。
2025-04-16
-
《流动的宴席》:小说的内部意蕴
2024年6月中旬,我参加了洛阳举办的李知展作品研讨会,得以比较系统地读了他的近期作品,有两个突出的感受:一是他的创作力很旺盛,这在河南乃至全国同龄作者里都不多见。
2025-04-16
-
“记忆塑造着每一个人”——共读叶弥《掸檐尘》
共读之一 呓语与“关于记忆的故事” ——读叶弥《掸檐尘》 文丨木子 (来自江苏南京,系江苏省作协会员) “掸檐尘”,指的是在“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善恶”的腊月二十四,把“家里旮旮旯旯都清扫干净,包括屋檐都要清理一遍”,再“贴灶君的像”,“用团子、麦芽糖祭他,让他上天说说人间的好话”。
2025-04-16
-
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一、夷犹者在午后出发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李洱的成名作是发表于1993年的《导师死了》,彼时李洱27岁,已经在郑州一高校任教六年。
2025-04-16
-
西南历史的文学书写
如果想要描绘南方丝绸之路诞生的历史,那一定需要一张大大的画布,更需要精确把握其中的繁枝细节。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