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虎下山》:中年写作、常态特征与先锋意识
李修文是“70后”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不仅作为编辑直接策划了“70后”作家的首次出场,而且以作家身份参与了新生代作家韩东、朱文发起的“断裂”问卷调查;1990年代,李修文书写了大量至美至幻的“仿古小说”,一时洛阳纸贵,成为文坛佳话,“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2025-01-07
-
一位有心有肺、有情有义的“神经病”
在《富贵如云》中,刘汀以回忆视角引入了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富贵哥,从而为“新北京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2025-01-07
-
破碎的圆——《安徒生的花园》读札
青年作家周婉京的小说《安徒生的花园》中,开局便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伴随圆和圆心的“我”,一个自称“大伯”的陌生人,还有他一系列骗人的“戏法”,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也焊定了小说的人物命运。
2025-01-07
-
温柔和温暖的倾诉——读吉建芳《我对面的我》
许多年前,在不少杂志读过吉建芳不少散文,我喜欢她的散文作品,拥有女性的温柔和温暖,她的文字精益求精,行文洒脱,笔法严谨,故事性强,所以好看,生机盎然,所以好读,读了这本散文集《我对面的我》,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一位知性的当代女作家,她的散文摇曳多姿,她不仅写了别人,更表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书名《我对面的我》,当她审视和回望自己,我才真正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她的创作美学多元立体,诗意叙事感人肺腑,五十篇散文就像五十朵花。
2025-01-07
-
王雨长篇小说《向死而生》:如何疗愈,怎样文学
本土作家王雨历年来的写作至少有两个方向。
2025-01-06
-
王雨长篇小说《向死而生》:扼住命运的咽喉
作家王雨新作长篇小说《向死而生》最近出版,作品彰显了主人公俞帅奇痛苦的奋斗人生。
2025-01-06
-
杨献平:传统与新变:生命痕迹与时代表达 ——《胶东文学》2024 年栏目述评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
2025-01-06
-
“现代性”的路还有多长——近期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方面
● 摘 要 现代性主要是西方几个世纪前缔造的。
2025-01-06
-
中国浪漫主义诗学的当代建构——论迟子建小说的思想与审美意义
内容提要 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个性鲜明的浪漫主义诗学特征。
2025-01-06
-
何以继承,如何创新——刘亮程《本巴》与英雄史诗《江格尔》关系探赜
《本巴》是新疆作家刘亮程20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并于2023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可谓刘亮程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2025-01-06
-
论余华的文学理论及其思想来源
内容提要 余华对文学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写作了大量的文学随笔,在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立看法。
2025-01-06
-
王蒙的阅读史与小说文体创新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 人民艺术家王蒙的创作贯穿整个中国当代文学,通过系统阐发其阅读史、情感结构与小说文体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为探讨文学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经验空间、研究路径与理论范式。
2025-01-06
-
在互动中切近生活要害——崔曼莉《羊毛苹果》简评
崔曼莉以写职场小说而声名鹊起,2008年,其长篇小说《浮沉》风靡一时,京城内外,职场女性几乎人手一册。
2025-01-06
-
心猿意马——评朱琺《安南想象》
在毅然决然告别豆瓣之前,朱琺的“豆名”叫“马达+s+狐猴”,有的文章会加上标记“马……猴案”。
2025-01-06
-
地域书写的祛魅与复魅
站在“我”的位置书写,以第一层母语地域文化作为基础,如果三个同心圆穿通而过,写澄海的一条闲街,它同时也是岭南的闲街,同时也代表了东方文明的闲街,那么,它便既是地域的又是超地域的,它便既是地域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2025-01-06
-
汗漫:重绘一种上海肖像
变化中的上海、中国和世界,需要新观察、新言说,以确立其存在。
2025-01-06
-
2024文学关键词(二)
“两个计划”与“新大众文艺” 白 烨:回望和检视2024年的文坛,有许多可读可思的作品让人读后难忘,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事件令人印象深刻。
2025-01-06
-
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研究秦史
《秦国早期历史之重构》 程平山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程平山《秦国早期历史之重构》一书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全书约八十万字。
2025-01-04
-
《从家国到家园:南开往事》:家国之史 家园之诗
不久前出版的《从家国到家园:南开往事》,堪称为百年南开历史绘就的一道书香风景,也是作家黄桂元精研史料、潜心写就的一部厚重的心血之作。
2025-01-03
-
时代凝望:从本土情怀到世界文学的回响
育邦是当代诗坛70后小说家、诗人的代表之一。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