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建军:李强诗歌创作与民间歌谣的结构关系
李强的诗歌创作已经超越一个自然的阶段,而进入一个自觉与自由的阶段,第七本诗集《大地上的家乡——李强自选诗》的出版,表明了我上述判断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2025-01-26
-
李蔚超:否定之否定的城市微观史
“林檎”其实大有来历,《东京梦华录》里枚举干果、时果时,皆有“林檎”一类。
2025-01-26
-
一部通过“疼痛”重新看人的小说——读解陈继明长篇《大声独白》的一个维度
这是一部聚焦“人类疼痛”的小说。
2025-01-26
-
陈聪小说《让它降落》:战火中的心灵救赎
看陈聪这篇小说,让我不由得想起2017年在伊斯法罕的一家展厅里看到的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那个叫阿兰·科迪的3岁叙利亚小男孩尸体,趴在土耳其海岸的沙滩上。
2025-01-25
-
读《过年书》:春节呈现的璀璨光彩
《爆竹除旧庆升平》 一九五○年春节 丰子恺作 选自《过年书》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025-01-25
-
张敦:捕捉生活中最隐秘的闪电
这四篇小说,我最熟悉的是江莱的《粉红色闪电》。
2025-01-24
-
文学在“双基时代”的七十二变
“双基时代”的到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科技的创新交相辉映。
2025-01-24
-
用慧心与作品对话——评申美英《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诗词赏析》
旅美华文作家申美英,祖籍山西晋城,曾从事文化与新闻、宣传工作,现为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
2025-01-24
-
大山、自然与靠近的幸福——评宋先周《朝着幸福的方向奔跑》
《朝着幸福的方向奔跑》是宋先周的散文集,甫一出版就引起了关注,并荣获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25-01-23
-
隐秘角落中的女性话语——读骆平《在弥勒》
《在弥勒》以一封举报信为起点,从讯问出发,勾连起四对夫妻在弥勒的旅游经历,展现出“我”与妻子的婚姻真相。
2025-01-23
-
资源与方法——小说本位思考录
对一部文学学术专著的细读和评价,有一个重要的进入角度,即从学术问题、学术知识、学术方法和学术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去把握其中的新问题、新资源与新结论。
2025-01-23
-
心灵生活、精神原乡及多民族文学审美的交往
谢耀德是新疆石油系统的一位小说家,创作过一部反映新疆石油发展史的长篇小说《荒原之恋》。
2025-01-23
-
“90后”小说,代际冲突的凸显与处置
当代文学现场中代际概念的推出及后续的各种指认大体上尘埃落定。
2025-01-23
-
索南才让《姐妹花商店》:诗意草原上的情感纠葛
草原上的人会拥有怎样的风情生活?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又形成了怎样的挣扎?正如索南才让所说:“这些商店的激情被我忽略了,它们遭受的困苦和快乐都应该与我们休戚相关。
2025-01-23
-
茶与饭的世情之美——评胡竹峰散文集《茶饭引》
胡竹峰新作《茶饭引》(长江文艺出版社)聚焦茶文化与日常饮食,分《茶书》《饭书》两部分。
2025-01-23
-
诗的背后是历史——读辛晓娟《人生得意在长安》
辛晓娟(笔名步非烟)的《人生得意在长安:诗说大唐》(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基于她在百家讲坛的“诗说唐朝”系列讲座讲稿编纂而成。
2025-01-23
-
诗性与生命的交织——蒋蓝《寸铁笔记》读后
《寸铁笔记》是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的新书,这是一部断片式的思想随笔,全书四辑分别是《思的寸铁》《火与蛙》《箍桶匠与厚黑学》《话语的舌头》。
2025-01-22
-
桫椤:在朴素中“藏锋”
与文友桫椤相识十几年了,初见面感觉他就像年画里略带些羞怯、可爱极了的善财童子,也是我以为那种可以坦诚交心且可以长期经常交往的朋友。
2025-01-22
-
让文学走向大众、融入生活
胡山林教授退休前是我们河南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的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以及个人学术兴趣,在专业基础理论课之外,开设过几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选修课和通识课。
2025-01-22
-
《寻美的批评》:寻美而不隐其疵,审美则依从本心
何谓“寻美的批评”?批评家谢有顺在引述现代文学大家李健吾的观点时指出,批评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而最好的批评是既不溢美,也不苛责,维护批评尊严,不以贬低写作者地位为代价,要有与写作者对话的态度。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