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健:微型小说的“故事动力”
作家创造了一个文学意义上的“可能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相互映照,并对“现实的世界”构成参照与对话。
2025-06-18
-
致那些寂静的人群——评南子长篇小说《绿洲辞》
首发于《芳草》2023年第6期“长篇小说”栏目,先后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的南子作品《绿洲辞》,近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系刘亮程主编的新疆“小说七星”中的一部。
2025-06-18
-
一个读者的“胜利”——读育邦《从海明威到昆德拉》
2019年,育邦的文学阅读随笔集《从乔伊斯到马尔克斯》问世,他用一本看似“轻盈”的书带我们领略了乔伊斯、卡夫卡、普鲁斯特、博尔赫斯、福克纳、加缪、马尔克斯等31位现代文学大师的“分量”。
2025-06-18
-
烟火与诗意——读胡竹峰《茶饭引》
《茶饭引》分《茶书》与《饭书》两个部分。
2025-06-18
-
李黎:原创的陷阱
以苏童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好天气》为例。
2025-06-18
-
《我的母亲做保洁》:书写平凡生命的坚韧与尊严
在当代文学现场,素人写作者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掀起阵阵涟漪,以独特的生命经验重塑文学的肌理。
2025-06-18
-
《转动自己的今天和明天》:焊工的工具上觅诗意
《诗刊》第5期推出“新工业诗歌”专辑,其中就有温馨的组诗《转动自己的今天和明天》。
2025-06-18
-
《高糖》:品尝奋斗和努力的“糖”
作家旧海棠的中篇小说《高糖》涉及的话题很庞杂,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老年问题等。
2025-06-18
-
在时光褶皱中打捞文明微光——朱湘山《如是人间》
全球化与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代文坛,文明记忆的碎片化危机催生了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2025-06-16
-
《禁忌琥珀》:算法之中,凝视灵魂
当AI透过文学世界的罅隙,开始逐渐渗入作家灵魂,我们倾倒于其所具备的原始书写张力,又恐惧于其对精神高地的侵占,它既像一个模仿者,又像一面镜子,倒逼我们直视人类自身创造的底色。
2025-06-16
-
《金子》:自然也有孤独时刻
孤独感是人类情感的核心体验,也是文学中反复探索的精神母题。
2025-06-16
-
《牡丹亭》之后,何以生活
程黧眉的新作《牡丹亭》以一个读者耳熟能详的戏名为标题,写下一段引当下女性深思的故事。
2025-06-16
-
叶立文评舒辉波《听见光》:文学的本真
因工作关注湖北儿童文学,舒辉波老师的创作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2025-06-16
-
陈源斌《世事家常》:家长里短话幸福 世事无常论人生
读罢《世事家常》这部小说,感觉如品上佳陈酿,清冽醇厚,馥郁芬芳,底蕴深厚,回味无穷。
2025-06-16
-
播种时光的人们——读李燕燕长篇报告文学《师范生》
翻开李燕燕的长篇报告文学《师范生》,一段被时代洪流冲刷的集体记忆扑面而来。
2025-06-16
-
激活历史记忆的诗歌丰碑——读小语“三线主题”长诗三部曲札记
贵州诗人小语的 “三线” 主题长诗三部曲《热血》《逐梦》《飞天》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以史诗般的笔触全景式呈现了三线建设的历史画卷。
2025-06-16
-
黄传会《火星,我们来了》:文学的“祝融号”
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赤帝。
2025-06-16
-
彩色天空风景画下飘浮的魂灵——苏童《好天气》读札
坏作品永远是一样的;伟大的作品却是千差万别的……为了人物,为了故事,为了形而上学的省思和情欲的省思,以及为了某种带反讽的处世哲学。
2025-06-15
-
《东山坳》:乡村新貌与时代精神的共鸣
为乡土新貌留下文学见证,已成为当代作家的自觉追求。
2025-06-15
-
破碎的替身——评周宏翔小说《角色》
如果用当下时兴的流行语来概括,那么周宏翔的《角色》所讲述的,可以说是一个有关“替身文学”或“白月光文学”的故事。
202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