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唤“新西部文学”出场
对新疆文艺界而言,今冬最具影响力的文艺事件,莫过于天山文学奖的评审和颁奖。
2025-02-26
-
通往“天尽头”的寻觅之路——读赵命可小说集《到天尽头去》
身材瘦小、皮肤白净且戴着眼镜的赵命可乍看上去像是南方人,再结合其自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前往广州及深圳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进一步给人加深了这一印象。
2025-02-25
-
爱,就是不忍——与黑孩的梅岛之夜
我常常对文坛前辈们说,我是看着你们的书长大的。
2025-02-25
-
呈现生活之美——读《故乡的秋夜》
蒋殊的散文集《故乡的秋夜》是“试卷里的名家美文”系列中的一部,它选取了作家蒋殊在10年间(2013年-2023年)被选入试卷和中国散文年度选本的优秀作品。
2025-02-25
-
《梦潜》:在海洋深处洞察陆地人生
禹风的潜水题材小说集《梦潜》上市后,在当当、小红书和豆瓣等平台受到读者关注,当当发布的《梦潜》海下漂书视频也引发年轻人的喜爱。
2025-02-25
-
小说体散文的新探索——读汪浙成《塞外笔记》
去年年底,老同学汪浙成寄来他新近出版的《塞外笔记》,我最初以为是短篇小说集。
2025-02-25
-
“悖论”叙事:《越野赛跑》的辩证法
内容提要:作为“晚生代”的重要作家之一,艾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越野赛跑》,不论在作家的自我体认中还是在其个人写作史的序列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025-02-24
-
跨文化艺术美学的空间性
《跨文化艺术美学》 中国文联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李庆本 著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2023年国际期刊《比较文学与文化》(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策划了“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专栏、2024年“全球史视域下的文明特性与文明互鉴”被评选为中国人文学科年度十大学术热点之一,跨文化艺术现象日益成为国际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2025-02-24
-
“他们在黑暗中改变了语言”——孙频《地下的森林》五人谈
主持人语 特邀主持: 韩 松 刚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评家,著有《词的黑暗》《谎言的默许》《当代江南小说论》等。
2025-02-24
-
钟兆云和农民胞姐以及“客家户口本”
钟兆云是我的同学,2008年从早春到仲夏,我们一起经历了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四个半月的学习生活。
2025-02-24
-
《老漂一族带娃记》:何处安心是吾乡?
周齐林的散文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面对复杂的现实,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和呈现。
2025-02-24
-
主题创作的五要素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时代主题是伴随着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心工作而形成的创作方向和出版任务。
2025-02-24
-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重要——评《周大新评传》
周大新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无数荣誉,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2025-02-24
-
《城市故事》:烟火里的情感微光
孙郁的《城市故事》以主人公冯献和程译的相遇为线索,通过他们的情感纠葛和生活状态,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在追求爱情、事业与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复杂心态与抉择。
2025-02-24
-
《自由猫》:不被定义的自由
好的作家是无法定义的。
2025-02-24
-
《德械师》:相逢战场的少年心灵
人在何时才会放下自己的恩怨?《活着》中的福贵是在得知是战友无心之失后选择了原谅,《生死疲劳》中的西门闹则是在六世轮回后看透了生死的本质。
2025-02-24
-
何喜东小说集《黑金》:石油的另一重光芒
《黑金》是一部让我感到亲切的书。
2025-02-24
-
《地下的森林》:煤炭、诗歌与生命的绿光
孙频新作《地下的森林》带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裹挟着煤城矿工的故事呼啸而来。
2025-02-24
-
独特的民族性,才具世界性
提起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的灿烂文化,人们都会说汉字、儒释道墨法、四大发明、《诗经》《史记》《资治通鉴》等等,这些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源头,不是中华文化的根。
2025-02-24
-
《体察师的日子》:写出寻常百姓鲜活的灵魂
实话实说,我现在基本上不看长篇小说,道理非常简单,一个是没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读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另外,自己的写作任务也不少,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