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网书单 | 2025第三季度网络文学新作推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5年11月03日08:29

网络文学发轫以来,围绕“成长,梦想和爱”内核,涌现出许多文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并重的作品,如今历经淘洗,网络文学在承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讲述中国故事以及建设文化强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2年起,中国作家网书单栏目增设“网络文学新作推介”专栏,邀请多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为读者推介近期新开书或者新完结的作品,涵盖多种题材,故事多元丰富。2023年起,我们邀请专业有活力的审读团队,兼顾趣味,共同“阅评”,挑选出正能量优秀新作。愿爱读书的你能在网络文学里获得爱与勇气!

                                             ——栏目主持:虞婧

本期审读团队:书海鱼人

书海鱼人是由“微博推书大V”安迪斯晨风创建的网络文学爱好者组织,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不限性别、年龄、学历,只要对网络文学有热爱和真知灼见,即可加入,多年来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坚持推荐了许多优秀网文作品,受到读者和多个研究机构关注。

本期推荐的网络小说,题材与风格多元,但其中多篇都有着同一主题:个体的“破局”与觉醒。无论是《九两金》中华人劳工在压迫中爆发血性,《乖张》中乖乖女挣脱情感与家庭的桎梏,《漫画万人嫌自救指南》里角色打破次元壁反抗剧情设定,还是《过家家》里女性重建非传统家庭关系,《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中主角靠种植蘑菇在魔物遍地的奇幻世界破局,《青城时光》主角在数字大潮中坚守纸媒,其核心都在描绘主角如何从被规训、被定义的困境中奋力挣脱,重新掌握自身的主导权。

另外三本《错层推理》《独木》和《将杀》也有共同的关键词——谜局,同为悬疑推理题材,却分别可归为本格推理、变格推理与社会派推理,从中可以窥见当代悬疑推理网文的类型厚度。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连载中)

作者:生吃菌子

网站来源:起点中文网

类型:奇幻

这是一部设定新颖的日式奇幻轻小说。作者别出心裁地将主角林珺设定为诞生于地下城深层、没有手脚与眼睛的蘑菇人。摒弃了传统的个体进化路线,转而开创了一条类似“虫族”的群体经营之路,巧妙融合了种田、经营、幕后操控与非人视角,构建出一个独特而有趣的故事。

作为力量微弱的蘑菇,林珺依靠精准调度麾下功能各异的“菌系兵种”实现以柔克刚。通过魔法与生物特性相结合的设定,将蘑菇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喷射粘液的炮台蘑菇、释放致幻孢子的心智干扰者、蔓延成网的“地下情报网”菌丝,以及快速生长的培养皿城墙。不同蘑菇的功能搭配如同SLG游戏的战术组合,策略性十足。从在深层开辟第一片蘑菇园苟活,到借助救援公爵千金的冒险者小队“搭车”向上层渗透,再到占据沼泽地、将濒死冒险者转化为半菇化代理人以垄断资源交易,林珺的扩张始终是稳扎稳打的“种田式”推进,充满想象力。

作品不仅在主种族选择上别具一格,整体风格也跳脱出地下城题材常见的暗黑基调,转向轻松诙谐。作者擅长通过人物塑造制造喜剧效果,例如嘴碎胆小的龙人、有魔瘾却总误伤队友的法师,以及贪权算计的精灵刺客,他们之间的反差与不正经的对话,既令人捧腹,也生动立起了角色形象。这种创造力值得赞赏!(执笔人:姜誉枫)

《NPC在惊悚游戏艰难逃生》(连载中)

作者:墨泠

网站来源:起点女生网

类型:悬疑探险,无限流

这是一本设定与写法都颇具新意的无限流小说。女主角今厌身为“满级大佬”,在重回惊悚游戏后被迫接手一具全新身体,不得不从头开始历练。从此,游戏中的NPC们开启了在她支配下的艰难求生日常。尽管整体风格仍属经典无限流,例如第一个副本中仍是读者熟悉的“标准配置”:冲动的莽撞者、冷静的领导者、自命的刺头与随波的普通玩家。但作者巧妙赋予女主“新人引导者”这一身份,让她以满级重练的视角介入,为常规副本注入了新鲜感。

今厌的人设颇具魅力,武力值极高,在副本中游刃有余,却始终带着 “摆烂”而不刻意的态度。不在乎旁人眼光,也不迎合他人期待。这种精神状态精准切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也因此金句频出、神操作不断,为惊悚主线平添喜剧色彩。部分副本剧情设计稍显薄弱,情节推进多为“由果推因”,但因果逻辑不够紧密,读者稍作深究就容易感到困惑。不过总体而言,仍是一部女主设定出彩、风格诙谐与惊悚并存的无限流作品。若你偏爱强大而不按常理出牌的主角,并期待在恐怖氛围中收获反套路的快乐,那么本书值得一读。(执笔人:车厘子)

《[三国]我,呼风唤雨》(已完结)

作者:金玉满庭

网站来源:晋江文学城

类型:古代,三国衍生

三国穿越的文写到现在,各种开局大家见得不少,但“黄巾神女”这个起点,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主角陈昭带着天文地理的“金手指”,胆大心黑、能忽悠,硬是给自己挣来一个“张角梦中弟子”的身份,顺理成章接盘了他的政治遗产,走上争霸的路子。行文节奏轻快,前期“金手指”用得不飘不沉,正好在厚重的三国背景里撑开一片爽朗天光。

三国是个讲英雄的时代,想在这儿留下名字,没点人格魅力可不行。作者没吝啬给配角笔墨,张角望向那些贴着黄纸就敢赴死的黄巾军,张梁一句“生一母腹中,死一城之内”,都让这些在正史里不算英雄的人,短暂地活出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故事基调沉稳,爽文打底,偶尔掺点抒情的盐。陈昭面对乱世,很少陷入文绉绉的思辨,更多是动手去做。这做法有利有弊,虽说少了些对民间疾苦的体察,但也避免了想太深可能带来的逻辑漏洞和读者出戏问题。作者很清楚自己在写什么,不贪心,也不跑偏。

有点可惜的是,陈昭投了张角之后,故事慢慢回到了争霸文的常规路数。“金手指”用得保守了,基建、练兵、招人……都写得规规矩矩,连挖墙脚都礼贤下士起来。其实读者未必不想看她继续“装神弄鬼”,靠天气预报和三维地图忽悠人,一边“跳大神”一边打胜仗——这种路子写好了,多有意思啊。(执笔人:梧桐)

《漫画万人嫌自救指南》(已完结)

作者:奶茶只喝微糖

网站来源:晋江文学城

类型:现代幻想

一篇很有意思的另类“穿书文”。某部少年漫画中的“花瓶”女主角叶筝,在得知现实世界的剧情走向与自己低迷的人气后,非但没有消沉,反而一步步蜕变为读者心中难以忘怀的“女反派”。这是典型的双视角叙事,一边是现实世界中论坛上读者的议论纷纷,一边是漫画角色在命运轨道上不自知的运行。而叶筝恰好站在两者的交界,利用信息差完成了一场漂亮的逆袭。

本书有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叶筝并非被动等待“系统”降临的工具人。她从一开始就拥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能够主动布局,甚至在系统出现之后,有条不紊地质疑和反驳那些强加于她的刻板印象。作者借叶筝之口与行,展开了对女性身份与社会规训的深入思辨,也让这部作品跳脱出一般网文的套路,实现了一次漂亮的“破局”——女性角色不必困在“天使”与“妖妇”的二元牢笼中。正如叶筝一心想要剪去的那头累赘长发,我们渴望的并非一个完美却虚假的乌托邦,而是一个允许我们成为“人”,也接纳我们为“人”的世界。

不过在反套路的尝试中,本书也不免形成某种新的“套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虽具突破性,却没能展开对世界更深层、更多元的探讨。某些情节设定也在读者中带有一定争议,作者可再做考量。(执笔人:逆光轻影)

《过家家》(已完结)

作者:周板娘

网站来源:豆瓣阅读

类型:女性

在广州一间普通的公寓里,808室,住进了三个年龄、境遇完全不同的女人。一开始谁也不认识谁,有点疏远,但日子一天天过,她们反而在细水长流里,成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58岁的家娜和28岁的郭芃,是偶然凑到一起的合租室友。家娜原来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里,辛苦付出却没人看得见,一场不了了之的黄昏恋,终于让她下定决心搬出来。郭芃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又刚结束了十年的恋情,无家可归,只能一个人跑到广州创业。后来,看似婚姻美满的幼儿园老师方果也住了进来。但其实,她光彩的生活背后,也藏着生孩子的压力和说不出的感情危机。这本书就是慢慢讲家娜怎么重新开始、郭芃怎么挣扎成长、方果怎么觉醒并做出选择的故事。在广州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在美食和方言里,她们三个的故事像网一样,各自延伸,又彼此交织。她们没有血缘关系,却成了新的家人,这让人想起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原来的家成了枷锁,反而是陌生人一起找到了归属感,在困境里重新琢磨“家”和“爱”到底是什么意思。

笔触往外延展,小说还写到了亲子关系、婚恋压力、职场困境这些更现实的问题。书里出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她们有各自的难处,但都一样在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书中还借角色对“过家家”的不同理解,探讨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生活实验,或许正蕴含着对新型人际关系的期待。正如书中所言:“爱不止一种形态……有人理解,有人接纳,有人支持,有人共鸣,这些都是爱。”当传统家庭结构日益显露局限,我们是否能够勇敢打破常规,去寻找关于“家”的另一种答案?(执笔人:一零)

《独木》(已完结)

作者:桑文鹤

网站来源:豆瓣阅读

类型:悬疑

千禧年前后的陕西大院,几家邻里关系紧密。少女小薇在父母离异后生活在这里——母亲在城里搞科研,牵挂却隔着距离;父亲再婚,继母善良,偏偏外公和爷爷还住在同一栋楼,低头不见抬头见。懂事的小薇就在这既温馨又酸涩的日常中长大,默默调和所有人的关系。直到一个梦的到来。梦里有人告诉她: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从此,读者坠入作者编织的巨网,开始怀疑眼前的世界。细微处见异常,寻常中觉诡谲。作者仅用一句话就能拽人入局,更不按以往悬疑套路出牌。多线并进,视角流转,到后期甚至几重时空跳转,稍不留神就会迷失。这样的叙事本易筑高墙,作者却用白描手法,把门槛悄然踏平。藏好的日记、写信的笔友、春晚“大象装进冰箱”的梗……这些千禧年代的共同记忆,稳稳托住了超现实的设定。

说到底,这是一个写“人”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裂痕,“离婚”是高频词,窒息与破碎是许多角色的起点。但作者没有简单批判谁,而是把每个人都轻轻摊开——各有各的难处,很多事,本就强求不来。好在还有“科技”。作者借一层科幻的薄纱,让一切有了重来的可能:走错路的少年重回正轨,冷漠的心找回温度,执念得以释怀。那些说不出口的话,终于被听见。故事行至后半,所有伏笔悄然收回。曾匆匆一面的人物,都带来新的线索。一切从家属院那栋小楼开始,最终又回到那里。生活过的每一个人,散落在故事的角落,共同撑起了这张命运之网。

回头看,一个人的一生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可偏偏某个节点,就改变了一生。故事讲到最后,仍是爱与希望。就像书中写的:千百个时间线里,恶有恶报。而北晴路上的大家,最终都安稳幸福。(执笔人:枫愁眠)

《青城时光》(连载中)

作者:金阳

网站来源:七猫中文网

类型:现实题材

一部以纸媒行业的兴衰为切入点,以千禧一代少男少女的成长为主脉,再现了改革开放“激荡三十年”的社会巨变与时代风貌的青春小言。

《青城日报》报社家属大院里,四家儿女各有志向:社长的公子(乔禾耘)高冷才俊,早早立志做新闻人子承父业;副社长的千金(苏竹喧)活泼娇憨,人生目标就是当乔太太;报社无编制工人之子(尤潇)心高气傲,坚信能凭努力跨越阶层;牺牲于采访一线的记者之女(黄亦菲)细腻文艺,梦想成为职业作家……

开篇的九〇年代风味十分纯正,彼时的纸媒行业正值鼎盛,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自媒体的年代,报刊是民众获取实时资讯的主要渠道。信息的单向流动,为纸媒赋上了权威、崇高、不容置喙的光环,从业其间的新闻人,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具象化,是一代人视为承载理想与意气的职业归宿。

但时代巨变的齿轮,平等地碾过社会每一个角落。受众从正襟危坐订阅《日报》,到茶余饭后品咂《知音》,从蜂拥而上围观“天涯”,到跃跃欲试点评“博客”,从呼朋引伴转发“公众号”,再到七嘴八舌开麦“微博”。故事中人左支右绌地企图救报社于将倾——搞副刊,接广告,杀入房地产,团购卖轿车,屈尊开网站,转型电子刊……皆有一种前浪在沙滩上搏杀的悲壮感,再激昂也不过是时光的回放,我们都知道,终将有更顺应当下的媒介形式,取而代之,站上舞台中央。作者对时代碎片的拾取典型而准确,但烙印在人物塑造和感情处理之上,略显老旧过时。但就凭作者写出的九十年代青春风貌,本书值得推荐。(执笔人:UV_Reality)

《将杀》(连载中)

作者:斑衣

网站来源:咪咕阅读

类型:悬疑刑侦

“恶”是怎样传递的?这是本书探讨的核心。

作者颇为大胆,开场亮出犯罪现场,让读者认定双男主之一的江秉白是“凶手”,带着这样的预期踏入自己精心设置的迷局。不到20万字的篇幅中,娴熟操纵多条剧情线,从一桩辅导班学生坠楼案开始,将饭店爆炸案、老教授绑架案等看似毫无关系,但跨越二十余年的诸多案件紧紧编绕在一起,藤蔓般缠上读者心头。

江秉白和秦焕之间的纠葛随着剧情深入不断变换,带着读者们目睹两人从儿时相遇到现在,围绕在他们周围一次又一次的悲剧发生。少年团体中的暴力欺凌、原生家庭父母子女的相互攻击、在亲情掩盖下令人窒息的控制......种种典型伤痛被作者综合在一起。一代人恶念引发的悲剧在下一代、下下一代孩子身上重现,血脉中的因果宛如不断坠入无间地狱的恶念螺旋,现在的孩子们在冲动、痛苦中经历的罪案都能追溯到往日的源头。故事中的许多人因此都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曾经的受害者,又变成对子女、对他人的加害者。而漩涡中的江秉白似乎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他自己不断追寻记忆的过程,也是不断找回真正自我的过程。当他真正明白这一切时,他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无止境的人性坠落中,警察秦焕与嫌疑人江秉白之间的信任如钻石般珍贵。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只有爱和信任才能打断“恶”的循环,让孩子们重生。(执笔人:大于贰)

《乖张》(连载中)

作者:将也

网站来源:纵横小说

类型:现代言情

聚焦“自我觉醒”的都市言情佳作,以女主顾知了的蜕变,照见当代女性挣脱束缚、寻觅本心的成长命题。波士顿街头撞见青梅竹马陈昔年的背叛,成为顾知了的人生转折点。那一刻,她终于下定决心分手。回国后,母亲强逼她与陈昔年订婚、阻挠研究生复试,父亲则忙于挽救公司免于破产。在情感与伦理的拉扯中,顾知了既愤怒于陈昔年的轻浮逃避,又不由自主地被其沉稳可靠的哥哥陈赫年吸引。这段看似“越界”的情感,却成为她打破桎梏、追寻真我的起点。

顾知了的前期形象,是无数“乖孩子”的缩影:听从家人安排,用整个青春等待一份不确定的回应,鸵鸟式的隐忍让人“怒其不争”。她在绝境中当众拒婚、熬夜备战复试的爆发却极具张力,最终她冲破世俗偏见,与真爱携手,活得独立自洽。

作者笔触细腻,将顾知了从“被动迎合”到“主动选择”的心理转变刻画得层层递进、合情合理。她的雀跃、不安、纠结与坚定,皆跃然纸上。顾知了的感情线并非孤立的浪漫叙事,而是与父母辈的旧怨秘辛交织。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因误会而断裂的关系,随着剧情推进被一一揭开,最终指向一个温暖而有力的主题:爱是治愈。无论是顾知了与陈赫年彼此疗愈情感的创伤,还是长辈们在故事尾声以爱化解多年的隔阂,都让这部作品超越了普通言情小说的格局,拥有更深厚的情感厚度与现实回响。美中不足的是,文中两位女性反派——顾知了的母亲与陈赫年的继母——在塑造上略显单一,她们因执念而偏执,行为动机趋于脸谱化,缺乏更复杂的人性层次,可再做改进。(执笔:越溪雨初晴)

《九两金》(连载中)

作者:是我老猫啊

网站来源:番茄小说

类型:历史

十九世纪美国华人劳工的传奇,浸透了血与泪,基调悲壮又激昂。作者文笔老练,写人写时代都入木三分。在如今中美关系紧张的当下,回看这段先辈与美国的“初次接触”,更显出一种特殊的意义。

主角陈九,来自广东新会,世代打渔。家乡差役欺压太甚,他一怒之下深夜摸进差役家中,一刀了结。背上人命,只能逃亡,最终被人贩子黄四骗上船,卖到西班牙人手里当“猪仔”。

古巴的甘蔗种植园,是华人劳工的人间地狱。多少人被“月俸八块、三餐管饱”骗来,结果戴上脚镣,在毒日头下砍蔗、熬糖,日复一日。吃的猪食不如,穿的破布遮身,熬出的糖自己一口也尝不到。西班牙监工把他们当“黄皮猪”作践,一条条人命倒在田里,死后连尸骨都不留,烧成灰肥田。

陈九眼看同胞一个个惨死,忍了又忍,仍被当狗训、当鹰熬。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他联手曾参加太平天国的梁伯、黑人领袖卡西米尔和混血西班牙人门多萨等人,密谋起事,一举杀出种植园,逃出生天。七十多名勇士来到传说中“遍地黄金”的美国金山(三藩市),却发现这里仍是白人的天下。唐人街低矮破败,华人各自为政,会馆首领懦弱怕事,受尽白人和爱尔兰人的欺辱。

带着这支铁血队伍,陈九一出手就取了十九条爱尔兰白人的命——谁敢欺负我们,必以血偿还。当时城中爱尔兰人有五万,他们不足百人,连早来的华人也不敢声援。黑云压城之际,梁伯对陈九说:“宁直见杀,不曲求生!”一场场血战,铸就了华人的尊严。陈九在这烈火中成长,纵横捭阖,百炼成钢。他的故事,不只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代华人反抗的史诗。

《九两金》不是那种一路爽到底的故事,它更厚重,也更真实。作者用带血的笔,写出海外中国人挣扎求生的悲情与愤怒。当压抑到了谷底,反抗的火焰才格外耀眼。后面的黑道搏杀、势力周旋,在我看来,都不及开头这场“虎口逃生”来得震撼。(执笔人:安迪斯晨风)

《错层推理》(已完结)

作者:点灯

网站来源:知乎盐言故事

类型:悬疑推理

这部作品既是线索清晰的本格推理,也是完成度高的社会派推理。作者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极强的逻辑联想替代了现场勘察,创新运用“安乐椅神探”模式。又在尾篇对全系列案件进行了回顾,将齐航从“有标准答案”的案件,推向了“没有标准答案”的深渊——这成为他必须直面的人生命题,这种升华做得极好。

以开篇《户型图》为例,主角凭借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从图外的信息中抽丝剥茧:装修的时间差、异常的水电费、除不尽的蛆虫、顶楼的隔热问题……高手过招,只略一交手就在大量的对话中捕捉到了关键线索,当这些熟悉到几乎被忽略的日常琐事,逐渐异化成一个诡异且模糊的“家”时,侦探才缓缓道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你这房子里有一个死人”。

至此,恐怖氛围层层叠叠堆叠至顶点,令人战栗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竟藏匿于我们最熟悉的空间。从生活细节一点点拼凑出真相,让推理过程有一种“近在身边”的说服力,作者将这种“熟悉之物的异化”带来的恐怖感运用得淋漓极致。

从《血画篇》和《空调篇》也都能看出作者与主角的共同成长:齐航开始走出房间,或近或远地靠近案发现场,并在几起看似无关的案件中,察觉到一个神秘人的踪迹。至此,所有案件的主线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是一场关于公理与正义的连环实验,而审判的标准,正握在齐航手中。全书在本格推理的精密逻辑与社会派的人性叩问之间,取得了出色的平衡,对于追求智识挑战的硬核推理迷而言,无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享受。(执笔人:弗虑山)

(其他参与审读的小组成员:叶榭、南明、小舟、寒山寺没有、企鹅汤、云端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