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徐迟的风范

来源:文学报 | 刘益善  2018年08月09日07:56

原标题:徐老风范

我这里说的徐老,是指湖北文学界的老作家、老诗人徐迟。这位老人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做人为文的风范,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1973年我被分配到《湖北文艺》(1979年恢复为《长江文艺》)当编辑,在武昌紫阳路215号认识了徐迟先生。

徐迟先生从五七干校回来,本来是让他退休的,他在老家南浔也找好了住的房子。后来不知怎么又不让他退休,把他分到湖北省文艺创作室当专业作家。徐迟先生的写作室与我住的6平方米的楼梯间紧邻,我与先生有缘,很快成了忘年交。先生看我当时学写的每一首诗,提出意见,有时还动笔修改,还给我开了读书的清单,写了好多封关于写诗的信。那时工人诗人黄声笑也到武汉来改他的长诗《站起来的长江主人》第二部,住在创作室的客房里。《站起来的长江主人》第一部是在徐迟先生的亲自辅导下写成的,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先生对年轻人、业余作者的帮助是无私与全心的,对于这点,我的体会最深。我的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奖时,他已搬到水果湖居住,竟然打电话向我祝贺。后来这组诗出版时,先生亲自给我写序。

徐迟先生是新时期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哥德巴赫猜想》写数学家陈景润,当时全国皆知,无人不说陈景润,无人不说徐迟,创下一篇文学作品影响全中国的奇迹。他后来又创作了植物学家蔡希涛,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一批科学家的报告文学。我曾有幸陪先生踏访葛洲坝工地,同工人一起吃盒饭。这次的踏访,先生后来写出了报告文学《刑天舞干戚》。跟着他,我学到了如何扎进生活之中,懂得了在思想上与我们要写的人与事达到一种相知与相通才能写出好作品。如果对生活浅尝辄止,即使是再大的天才,也不可能写出感人的东西。

徐迟先生老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时国共在重庆谈判,徐迟先生在重庆写了《毛泽东颂》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这是国统区第一首写毛主席的诗。毛主席在重庆亲笔给他题写了“诗言志”。对于这些光荣的历史,他很少提及。他做人低调,一辈子不害人,也不争名夺利,做人干干净净。

湖北文坛上的这位老人,已离我们远去多年,但他在从艺做人上树立的风范,永在我们心里,他是我们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