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创作谈
-
乡土烽火:沙汀笔下的“抗战大后方”
抗战初期的流动经历让沙汀对前线、后方两种不同的战时生活有了深刻体验。返乡后,沙汀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走向自觉与成熟,其写作姿态也从动摇走向坚定……… -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书写》:未曾减色的文学激情
“打开”意味着破除文学的专业化和圈子化倾向,致力于激活文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贯穿师力斌批评文字始终的,是对“文学介入现实”的呼吁。他说:“写作是对社会和人生的大思考…… -
致AI时代的青年诗歌编辑
在AI时代,诗歌编辑还面临一个崭新的挑战:如何识别那些AI生成的诗作。人工智能深度介入各个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在文学创作领域……
- 余红余红:大湖归来
- 喻言喻言:每个人身后都躲着一只黄雀
- 加主布哈加主布哈:名字的隐喻
- 阿尼苏阿尼苏:重新认识故乡,就是在重新认识自己
- 王计兵王计兵: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 马林霄萝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也是
- 叶辛贵州和上海给了我两束目光
- 修新羽海水当然能被冻住——《青岛人》创作谈
- 杨小凡杨小凡:我对这个世界有话想说
理论热点
- 铭记抗战历史 坚持和平发展
这是全民族共同努力赢得的和平。抗战初期,敌强我弱的特点凸显……
-
文艺在当代生活中的活力从何而来?
当这样破圈、破壁的跨界文化共享事件多起来了……
- “新大众文艺”:文艺观念变革的表征
它是对普通人参与文艺创作的一种积极回应、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