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时代生活
文学创作的起点往往源于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对世界的感知、对内心的剖析。然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绝不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描摹,而是要穿透表象,深入时代肌理,揭示社会变迁背后的精神图景。这是一种灵魂的书写,是一种对世界的凝视与回应。它既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时代精神的映照;既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未来的预言。我希望我的文学创作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现实生活、民族命运与文化传承。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信息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塑了人的精神世界:人工智能逐步渗透日常生活,人与机器的“博弈”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注脚。
工业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文学不仅要记录时代,更要引领时代,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与探索。在诗集《银河梦游》中,我尝试通过诗歌的形式,探索工业文明带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变化,更关注人在技术洪流中的精神困境与价值追寻。在钢铁丛林与数据洪流之间,我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精神寄托,一种在高度理性与机械化中依然保留人性温度的可能。
文学从来不是技术的附庸,而是思想的灯塔。它不仅要展现技术的进步,更要叩问技术背后的意义。当然,文学创作,不应只是个体的独白,而应是民族、文明与社会的共鸣,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思考自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走向。站在大历史的角度去审视文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价值,才能写出具有历史纵深感与现实穿透力的作品。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时代洪流中的浪花,他们虽然看似渺小,但正是这些“小人物”的点滴努力汇聚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我曾多次行走于中国的陆地边境线,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从内蒙古的草原到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从原始的热带雨林到沙漠戈壁雪原,亲身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变迁。这些地方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边界,更是文化、民族、历史交汇的节点。在这里,我看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与语言的交融,也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丰富性与包容性。在这里,我感受到不同民族、自然环境的融合与碰撞,也感受到了文明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在这些边疆地区,我听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些故事值得被记录,更值得被讲述。我们不能忽视普通人的力量,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的过去与未来,理解文明的延续与变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文学创作的目的与追求,应当是用文字去描绘人类共同的困境与希望,去探索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共同未来。文学是沟通不同文明、连接不同人群的桥梁。
除了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与时代命题,文学创作也应有“微观”的视角,关注那些被忽视、被遗忘的民间语言与地方传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然而,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推进,许多语言正在逐渐消失。如果不加以保护与传承,这些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也将随之湮灭。我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山花慢火车》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这部作品以大凉山与成昆铁路为背景,通过半个世纪以来火车带来的变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为了真实呈现时代之变,我通过实地调研、翻阅资料、调查走访等方式,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民俗与生活方式的演进轨迹,真切感受乡村振兴背景下个体的命运沉浮与坚韧奋进。
此外,我还关注到了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它不仅是庄子的诞生地,更是庄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沃土。这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我发现许多被遗忘的故事其实极具价值。这些故事不仅属于某个特定的民族或地区,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体现。通过文学的形式,我们可以将这些故事重新唤醒,让更多人感受到它们的气息与脉搏。
在《山花慢火车》之后,我将继续创作另外两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既关注国家重大工程背后的科技力量,也聚焦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成长。它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文学创作的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文学创作的表层,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基建工程,中华民族始终展现出不断改变命运的勇气与智慧,中华民族始终在与自然对话、与时代同行。这些背后承载的民族精神,正是文学创作最宝贵的财富。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激励更多人勇敢面对挑战、追求理想。
文学创作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思考、探索与表达,而且对于更大的天地和未知的自己充满了无限渴望。文学创作的意义,就在于将这些“看不见的力量”转化为“看得见的故事”。在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汇点上,让我们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宽广的视野、更细腻的笔触,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