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学文:青春的光芒温暖着我们——评李义利短篇小说《倒带》
杜学文,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主席,山西省文艺评论家主席。
2025-09-02
-
李敬泽:人与自然、人民与生态
这两年来,自然和生态书写蔚为潮流,《十月》《诗刊》《人民文学》《草原》各立名号,大力倡导。
2025-09-02
-
仇恨重量与亲情褶皱——评王玉珏短篇小说《同框》
王玉珏的小说《同框》(载《当代》2025年第4期)以克制的叙事撕开了一个家庭被创伤冻结的横截面:女儿罗湖因女婿朱皓的过失离世五年后,六十四岁的母亲严加英突然学起驾照,这场看似突兀的“速成班”修行,实则是一场用方向盘丈量仇恨的倒计时。
2025-09-02
-
在孤岛与群岛之间寻找自我—— 读《岛的景观》
初读何田田的《岛的景观》,我被那个在海边拍照的场景深深吸引——一个女人将自己交给陌生人的镜头,在取景框里寻找另一个自己。
2025-09-02
-
当代中国的革命实践与情感经验——柳青《在旷野里》两性情感扫描
摘 要 柳青以其独特的革命实践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与文化建设。
2025-09-02
-
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如何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
2023年4月,笔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进行田野调查,在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鄂灵巧时,她用乌钦的传统唱法,演唱了由其本人参与创编的《新时代新生活》,歌词如下: “巍峨的莫力达瓦山,茂密的森林换绿装,牛马奔跑在草地上,人们生活蒸蒸日上。
2025-09-02
-
苍穹与大地之间的诗心跋涉——评《秋山芒絮》
又一个寂静的夜晚,微风轻抚,当我再次翻阅韦其麟的诗歌,仿佛随着他的文字穿越时空,置身那片充满诗意的天地。
2025-09-02
-
描绘新疆诗歌的“群英谱”——简谈《新疆诗人的那张脸》
《新疆诗人的那张脸——新疆诗人40家评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第十一批丛书中的一部新疆诗歌评论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3月出版。
2025-09-02
-
广阔乡土的行吟者——王小忠文学创作中的甘南经验
甘南藏族作家王小忠以多种文体展开自己的丰富创作实践。
2025-09-01
-
富有诗意的文化散文——评黄立康《水的复数》
《水的复数》是纳西族作家黄立康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由“奇数”和“偶数”两辑组成,收入《翅膀之歌》《水的复数》《城市猜想》等10篇散文佳作。
2025-09-01
-
《天下药商》里的四个小人物
《天下药商》是欧阳娟迄今为止写得最老实的一部作品,洋洋洒洒65万字,从四位男女主角的出生、成长、死亡,到天灾、瘟疫、战乱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无不细细道来,交待得清清楚楚,与她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
2025-09-01
-
《桃花坞》:诚恳的力量,也是小说的公信力
这个场合讲话真是很痛苦,想说的话很多,可是人更多。
2025-09-01
-
人海共生关系的精神镜像
作家赵德发长篇新作《大海风》,以胶东地区民族航运发展史为叙事支点,选择了“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以“为历史保存细节”的地方志式书写方式,将历史的风云变幻凝聚于地方的小人物、小故事、小世界之中。
2025-09-01
-
抗战文艺中的“人民性”及其经验表达——以作家舒群为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于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军事冲突,史称“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抵抗的起点。
2025-09-01
-
“关于现在的历史”——少数民族作家笔下的抗战叙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围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四项总体性原则,各民族既保留着自身较为完整、独立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中践行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2025-09-01
-
叙事迷宫中罪与罚的镜像——评《噩梦出口》
刘遥乐最近出版了长篇小说处女作《噩梦出口》,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冷峻观察、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追问以及对人性的幽微烛照,展现出了新一代青年中少见的思想锐度与叙事能力。
2025-09-01
-
《江南器物志》:托江南之名,借器物说世
人的生活离不开对“物”的使用,睡觉要床榻,吃饭要碗筷,农作要麦犁,过路要桥船。
2025-08-31
-
风雪无处藏——世阿弥的《花风幽玄》
步入中年之后,日本能乐大师世阿弥(1363—1443)将自己的演剧心得写成文章,有长短不等的二十一篇。
2025-08-31
-
时代言说与诗性探索的交互——论周大新小说的生态诗学
摘要:周大新是一位有着强烈生态关怀意识的作家。
2025-08-30
-
浮潜·摆渡·啃噬:读范墩子写作随笔《小说便条》
《小说便条》(2024)是陕西籍青年作家范墩子出版的首部长篇写作理论随笔。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