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子善:从李林译《悬崖》广告说起
李林(原名李尧林)是巴金的三哥,也是黄裳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的老师。
2025-01-14
-
张元济傅增湘往来信札中的书事
张元济、傅增湘都是20世纪前半叶的文献大家。
2025-01-13
-
刘心武:长篇小说的春节锣鼓
1979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长篇小说部分作者座谈会合影 每到春节,即使耳边一时没有,心头也总会响起暖人的锣鼓声。
2025-01-13
-
北京,哪些地方可以淘旧书?
北京,曾是旧书业繁盛之地,曾经琉璃厂、隆福寺是中国旧书业中心,几百家古书肆星罗棋布,近代文人的日记、书信和文章中频频有关于琉璃厂、隆福寺的淘书记录,鲁迅、沈从文、钱玄同、郑振铎等爱书人更是频繁流连,尤其钱玄同,因为每日逛厂甸(琉璃厂旧称)而被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2025-01-10
-
《诗刊》与我的青春
夜半想起了读中学时校园里的那个图书馆,再一想已经过去了42年的时光。
2025-01-10
-
张謇与近代戏剧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5-01-10
-
打造经典的方式:伤痕文学与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被禁锢的文学创作迅速恢复生机,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短篇小说。
2025-01-09
-
汗漫:读巴金《秋夜》有所思
岁尾也是年初,是回首的一刻,也是前瞻的一刻。
2025-01-09
-
钱云:重访《执拗的低音》
前些日子,香港友人来信,言王汎森先生《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一书将迎来十周年增订再版,希望我能以初版参与者的身份写些体会。
2025-01-09
-
一对患难夫妻,两种晚年辉煌
程千帆与沈祖棻是一对名符其实的患难夫妻,1937年他们在日寇侵华时逃离南京,到达屯溪后匆匆成婚。
2025-01-08
-
星社的一次雅集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人聚会,首推王羲之参与的兰亭雅集,《兰亭集序》中开头几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至今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2025-01-08
-
从青石弄到九如巷从日记看叶圣陶与合肥张家的交往
2024年岁末,随着一场名为“文心——叶圣陶·丰子恺著作藏品展”的展览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展出,历史的长河也迎来了叶圣陶先生的130周年诞辰。
2025-01-08
-
与宗璞老师交往二三事
最近一次见到宗璞老师,是2024年7月27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宗璞创作80年暨《宗璞文集》出版座谈会上。
2025-01-08
-
邬书林:我的老朋友查金先生
读我的老朋友查金先生《亲历世界出版5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这本书,和与他面对面交流一样,能在轻松、自然、真诚气氛中感受到他的睿智与严谨。
2025-01-08
-
“刘半农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灵魂”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出发前与送行人员合影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签署的十九条协议原件(袁复礼家属收藏)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第一个中外平等合作的大型科学考查团。
2025-01-07
-
旧时开明书店怎么做“图书营销”?
开明书店诞生于民国时期的上海,创办人为原商务印书馆编辑章锡琛。
2025-01-06
-
何建明:《中国作家》纪实版诞生记
许多搞文学史的人,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只以作品和作家来撰写“文学史”。
2025-01-06
-
鲁迅的南京读书生活
1898年5月,在清末的暮霭沉沉中,17岁的周樟寿来到南京投考免费且有津贴的江南水师学堂。
2025-01-03
-
邓拓:往来述古今
有一年在一个展览上看到了邓拓的藏品和手迹,惊叹他的学术视野,才明白他的文章之好,不是没有原因。
2025-01-03
-
赵丽宏:绵延不绝诗文缘
1982年元旦,告别读者多年的《新民晚报》复刊了。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