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维护中华典籍为己任——顾廷龙与图书馆
顾廷龙(1904——1998年)是我国著名图书馆事业家、版本目录学家。
2025-06-26
-
茅盾的《游苏日记》:揭开了一段尘封的文学之旅
为纪念茅盾先生代表作《子夜》出版90周年,2023年8月29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浙江文学馆协办的“一个自觉的时代书写者——纪念茅盾先生《子夜》出版90周年特展”在浙江文学馆开幕。
2025-06-25
-
郭根:穿行在文学与新闻之间的“抗战作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震惊世界。
2025-06-25
-
茅盾《锻炼》:大后方的工业抗战
茅盾《锻炼》手稿,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2025-06-25
-
于葵:我的外婆林徽因
一九二零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在伦敦 1929年,林徽因深情凝望襁褓中的女儿梁再冰 她生于6月。
2025-06-25
-
“汪曾祺先生”见过施蛰存吗?
近读沈建中君所著《施蛰存年谱》,略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施家在沪居住情况。
2025-06-24
-
钱锺书探书圣之“起伏”
晋代王羲之,以一幅《兰亭集序》领军书坛,冠盖群伦,被人们推崇为“书圣”。
2025-06-24
-
王泉根:人文学者的三次“退休”
人活世上,必须谋一职业,作为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之需,也是服务社会贡献国族之要,或打工或务农或经商,或从医或从艺或从教,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活路。
2025-06-24
-
施议对:第一百零一篇与第一篇——吴世昌先生教我写文章
吴世昌(1908—1986),浙江海宁硖石人。
2025-06-24
-
重读吉鸿昌家书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2025-06-23
-
杨联陞的联合国岁月
1950年代的杨联陞 “梦幻沧桑不计年,相闻且喜共华巅。
2025-06-23
-
叶灵凤与《藏书票之话》
今年是作家、美术家叶灵凤先生诞生120周年。
2025-06-23
-
民族精神的接续与重振
抗战时期(1931-1945)发行量最大、在全国知名度和普及度最广的儿童报刊如《儿童世界》(商务印书馆)、《小朋友》(中华书局)、《小学生》(北新书局)、《新少年》(开明书店)、《我的画报》(新中国书局)等,都依托自己的刊物特色,塑造了各种“抗敌英雄”形象。
2025-06-23
-
民国时期“开明”教科书背后的生存智慧
翻开四十年前出版的《我与开明》这本书,可以深入了解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编者注:成立于1926年,1929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改组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点点滴滴。
2025-06-20
-
赵元任与现代校歌
现代知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是个多面手,在众多学术、艺术领域都有不凡建树,音乐即是其中之一。
2025-06-20
-
现代作家的青岛印象与抗战记忆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地理版图上,青岛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左联小组的重要据点,也是大批现代作家的寓居之地。
2025-06-20
-
孙郁:古朴之气 求实之风
我在北京城南生活了几十年,后来搬到了宣南一带,离琉璃厂挺近,渐渐就与它熟悉了。
2025-06-20
-
“这叫我去问谁呢?”——费孝通的问号
一 《费孝通文集》第1卷第1页第2行,出现他一生著述的第一个问号。
2025-06-20
-
刘东:从“抗战文学”到“延安文艺”
历史人类学家刘志伟在讨论如何在革命视野下从事社会经济史研究时特别引入了“结构过程”这一概念。
2025-06-19
-
孟庆澍:学科史与“小人物”
现代文学学科史的编纂,毫无疑问应该以王瑶、李何林、唐弢等先生为起点和重心。
2025-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