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图“琐记”鲁迅在南京
鲁迅在矿路学堂的毕业文凭 江南水师学堂“枪炮”门额,现藏南京鲁迅纪念馆 一 徐昭武先生编著的《图说鲁迅在南京》即将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2024-11-21
-
李公朴情系“北门”
1942年,李公朴全家从重庆来到了昆明。
2024-11-21
-
李昕:一个出版人和一个文化时代
李昕先生走出大学校门,就进入出版界。
2024-11-21
-
鲍晶:我与孙犁的交往
对一个人,知人知面,也许还能够做到,要知心那就难了。
2024-11-20
-
钱玄同的“开放心”
说起钱玄同,许多人想到的是他的激烈。
2024-11-20
-
沈建中:学路烟云散记
小引 还是一个早春的日子,读到戴燕教授《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随即又读了葛兆光教授《余音:学术史随笔选1992-2015》,很多文章都是重读,却有一种“群像”似的感动,不禁联想手头正在整理编辑廿年之前所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家肖像”摄影专题,限于我个人能力而把拍摄人物最初限定在1920年前出生的老辈。
2024-11-20
-
陶行知与新时代“大先生”
“大先生”这一称谓,超越了简单的尊敬之意,它承载着一种深厚的文化传承,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与深化。
2024-11-19
-
陈剑萍:先生的座椅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现代作家书房展”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常设展之一。
2024-11-19
-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孙玉石先生修订《林庚诗集》的前前后后
癸卯年腊月初三(2024年1月13日),孙玉石先生在北京仙逝。
2024-11-18
-
蒋寅:“看书就要看伟大的书”
千帆先生谈次曾言:“你们现在最好的就是有老师批评指点,我现在老师都故去,有谁来指点我的不是呢?”(《立雪私记》1985年11月12日)当时先师年七十三,现在我还没到老师的年纪,已深有同感。
2024-11-18
-
陈喜儒:蒋子龙的来信
整理与中日作家往来的信件时,我发现其中有蒋子龙的十几封信。
2024-11-18
-
星社创始人范烟桥
先祖父郑逸梅先生是南社社员,他参加南社已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
2024-11-18
-
陈子善:鲁迅与《西厢记连环图画》
近得一本薄薄的《西厢记连环图画》,小32开本,正文只有62页,署“胡考 曹聚仁合著”,1935年5月上海千秋出版社初版。
2024-11-18
-
马识途谈川剧
川籍作家马识途,也是一位职业革命家、书法家,新中国后,他曾在建设、宣传、科技等许多领域担任过不同的行政领导职务。
2024-11-15
-
巴金的“仓库”
1983年底,年届八旬的巴金生病住院。
2024-11-15
-
通俗小说大家的文言散文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家,作品众多,流传甚广。
2024-11-15
-
“海一样的钦仰”——两位“九叶派”诗人对莫扎特、贝多芬的咏颂
莫扎特的音乐从何时起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关注?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
2024-11-15
-
怀念 | 小曼女士,再见
编者按:梁小曼,诗人、译者、摄影师。
2024-11-14
-
胡乔木1982年的序言为何而写?
2024年8月30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有篇文章,题为《聂绀弩的杂文》。
2024-11-14
-
万古长新”的“欧阳山现象”
在中国新文学史的历史延长线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经典化意味的文学大师和文学经典品质的作品。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