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沈卫威:档案里的周作人与汪精卫

      一、文学谎言 从家到档案馆的列车十八分钟,从档案馆到家的列车也是十八分钟。

    2025-04-07

  • 李学谦:我与“男婴笔会”

      2021年7月下旬,我接到高洪波的电话,他邀请我执笔为“男婴笔会”写一本书,语气中带着他一贯的热情与爽朗,还带着让人难以拒绝的诚恳:“金波和白冰他们几个也是这个意思。

    2025-04-03

  • 丁言昭:读许幸之来信想起的

      一九七八年春,许幸之与老朋友诗人艾青(右)、画家阳太阳(左)同游北京西郊畅观楼。

    2025-04-03

  • 解锁林徽因那些被误读的老照片

      林徽因的一生虽然相对短暂,却留下了大量精彩的照片。

    2025-04-03

  • “太太的客厅”与文人往事

      2025年4月1日,是古建筑学家、诗人、工艺美术设计师林徽因(1904—1955)逝世70周年。

    2025-04-02

  • 林语堂六居纽约

      最近一友人发来林语堂纽约故居地址,说应该去踏访一下。

    2025-04-02

  • 一个印张,两只骑马钉

      江湖赫赫有名的小册子《开卷》,三十二开,连带封面封底,一个印张,刊发文章的篇幅,陈子善老师的描述是,“坚定的二十八面”。

    2025-04-02

  • 朱正:坚守鲁迅研究的赤子之心

      朱正 秦颖 摄 初识鲁迅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史学家、编辑家。

    2025-04-02

  • 冰心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0年夏,百年不遇的大旱降临至北方五省,受灾民众数以万计。

    2025-04-01

  • 从周璇的一封信谈起

      周璇的书信存世不多,最有名的当数1950年怀孕回沪后写给李厚襄的九封,其次是1935年至1957年给义父丁悚的十二封,以及散落在故纸堆有待甄别的若干,新近,我从中确认了一封。

    2025-04-01

  • 北上的林徽因

      春节过后,我接连去了林徽因在京时期的两处故居,一处是位于景山西街、紧邻北海东墙的雪池胡同2号;另一处是位于朝阳门内的北总布胡同2号。

    2025-04-01

  • 梁启超的教子之道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家庭和睦,事业兴旺?为人父母,谁不希望子女德才兼备,有所作为?尽管“此事古难全”,并非没有范例可供参考,比如梁启超。

    2025-03-31

  • 虫隐喻视角下鲁迅的退化进化观

      刘勰《物色》有言,“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词以情发。

    2025-03-28

  • 岁月深处的“乔厂长”

      仿佛倏忽间,当年正值盛年的蒋子龙已入黄昏晚景。

    2025-03-28

  • 以信为媒的君子往来——荒芜与他的“朋友圈”

      编者按:作家荒芜和友人之间的信件多写于20世纪70至90年代,这些信件既记录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日常往来的情况,也记述了一个时代的鲜活场景;既反映了几位文艺工作者对创作的追求,又展现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发展态势。

    2025-03-28

  • 诗、文、译皆有涉猎的民国才女——简述杨寿康的文艺创作及译著

      1927年冬摄于苏州老宅的杨家全家福。

    2025-03-28

  • 胡先骕的资料收藏

      网络时代人们便利,点点鼠标,选书、买书的动作就能在线上快捷地完成。

    2025-03-27

  • 肖复兴:旧书店,淘旧书记

      我相信,每一个读书人,都不会没有过淘旧书的经历。

    2025-03-27

  • 凝视北京与鲁迅杂文写作及革命言说

      引论 1927年9月27日下午,鲁迅和许广平登上太古公司的“山东”号,离别广州,前来送行的只有廖立峨,与他初来时备受欢迎,简直是云泥之别。

    2025-03-27

  • 左手“绣花针”右手“大刀斧”——《施蛰存年谱》后记

      正在筹备增订《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版)的2018年秋间,忽然接到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教授来邮邀约,命我撰著《施蛰存年谱》,真是喜出望外。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