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摄影师吴印咸:时代长河中的光影记录
吴印咸的名字,与中国摄影史和电影史上许多经典作品联系在一起。
2025-08-18
-
震天撼地的英雄史诗:穆青笔下的东北抗战
这是辽沈战役纪念馆收藏的穆青同志采写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略》。
2025-08-18
-
日本投降后,他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审判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025-08-18
-
这座乡间木桥,和叶挺将军有何关系?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的罗里村 绿油油的稻田间 有一条叶子河 河上有一座小桥 桥长不过八米,宽不过两米 位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叶挺桥(7月15日摄)。
2025-08-18
-
赵一曼致子书:跨越时空的爱与传承
哈尔滨一曼街,东北烈士纪念馆,一封家书令无数参观者驻足——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2025-08-18
-
宋明炜:行将绝迹的藏书者
我正在打开藏书——好吧,这个题目借自瓦尔特·本雅明,我必须开诚布公,此文或许没有任何原创价值,我若能让本雅明的意见在一个世纪后的情景中再呈现一次,也就心满意足了。
2025-08-18
-
从未远去的“平原枪声”
夏风,从平原上涌起,掠过无垠的青纱帐,晨曦里的肖张镇从酣睡中醒来。
2025-08-18
-
文酒与共成往事——记沈燮元与谢正光的交往
看到《停云阁文集》新书的广告,才知美籍华人、历史学者谢正光(Andrew Hsieh,1941-2024)先生已经于去年离世。
2025-08-18
-
寻访北京莲花寺文人之踪影
2021年晚春,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谢了。
2025-08-18
-
打开历史尘封,抗战题材文学明珠重见天日
师陀 师陀《争斗》手稿 《合浦珠还:师陀长篇革命小说〈争斗〉档案的发现与考辨》终于出版了,这是我的第一本文学档案专著研究。
2025-08-15
-
抗战名将用相机记录烽火岁月
吕公良使用过的相机 段苏权使用过的相机 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2025-08-15
-
在“最后的堡垒”里写下“第一封家书”
上海苏州河北岸,光复路1号至21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西墙上,累累弹痕格外触目。
2025-08-15
-
中央苏区的第一份对日战争宣言
1932年4月21日,《红色中华》报公开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江西瑞金发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第一份抗日檄文,标志着我们党及其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公开对日宣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率先扛起抗日大旗的历史担当。
2025-08-15
-
绑腿见证沙场荣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收藏着一条粗布绑腿,它的主人是新四军第6师16旅政委廖海涛。
2025-08-15
-
中国抗战的世界性贡献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8-15
-
1944年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叙事”
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名单 1944年夏天,毛泽东在延安枣园与来访的外国记者进行了交谈并合影留念。
2025-08-15
-
斯诺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今年是美国作家、记者和“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
2025-08-15
-
抗战时期的苏联援华航空队
2025年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强调苏联援华航空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
2025-08-15
-
《劫余古艳》 一部新古董的诞生
20年前的一天——2005年1月3日,来燕榭主人黄裳先生在给北京作家李辉的信中写了如下的话:“近来抽暇少理旧书,可选用之书跋墨迹,约近百种,如能用拍卖行图录方式,由深圳印刷公司制版,每跋后附刊书影一页,想必不坏。
2025-08-15
-
编辑“四要”——我为吴泰昌先生“编书”
吴泰昌先生是我的老乡。
2025-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