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读抗战家书,重温革命志士在一封封家书中寄寓的家国情怀、记述的难忘历史,既是对于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也是接受革命精神的深刻洗礼。
2025-05-21
-
赵树理在北京的足迹
在北京芍药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院内,立有鲁迅、茅盾、巴金等13位文学大师的塑像,其中一座有点特别,是一个赶驴的农民模样,这是“山药蛋派”创始人、人民作家赵树理先生,雕塑展现了其乡土小说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中的场景。
2025-05-21
-
启功先生35年前的一首贺词
1987年新春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到母校北京师大家属院红六楼看望恩师启功先生。
2025-05-20
-
徐志摩的英文名
徐志摩早年读过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
2025-05-19
-
李大钊与图书馆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一名卓越的图书馆学家。
2025-05-19
-
林海音笔下的乡愁与女性
林海音《城南旧事》自用本 中国现代文学馆存 林海音《城南旧事》签赠版 中国现代文学馆存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自1960年问世以来,始终被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2025-05-16
-
风雨天涯梦——《袁保龄公牍》发微
近世海通以来,中外关系变化,新增诸多“交涉”之政,“交涉”之学遂而勃兴,同时也产生数量庞大、性质各异的“交涉”相关文献史料。
2025-05-16
-
红色出版家李达与笔耕堂书店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文献中心保存了一批署名为“笔耕堂书店”的红色文献。
2025-05-16
-
《芸斋小说》说小
孙犁的《芸斋小说》1990年1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初版,印数只有4500册。
2025-05-16
-
对联中的文苑往事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省文联刚恢复不久。
2025-05-16
-
夏晓虹:“不失其赤子之心”——怀想孙玉石老师
一 初见孙玉石老师是在入学北大的第二个学期,具体说来,即是1978年9月。
2025-05-15
-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时代”情绪
摘要:革命低潮期出现的“革命文学”论争带有明显的征候性。
2025-05-15
-
徐可:钟敬文、启功和诗辨误
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启功先生,生前都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两位先生共事五十多年,友谊很深。
2025-05-15
-
“听水斋”五分之一斋主
1946年8月至1948年3月,汪曾祺在上海度过了一年零七个月,其中一年零六个月(8月除外)由文学界前辈李健吾介绍,在私立致远中学教书。
2025-05-15
-
向宝云:正统的与异端的——深切怀念蓝棣之老师
4月24日晚间,大学同学唐君小平,发来微信链接,前面两字赫然是“讣告”。
2025-05-14
-
抗联歌集里的历史图景
《东北抗日联军歌集》封皮。
2025-05-14
-
孤岛引路——1941年前后侯仁之的秘密抗战
北京大学燕南园61号,一座掩映在苍翠中的古朴小楼,这里曾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生活60余年的居所。
2025-05-13
-
一位寂寞的历史学家
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在新文化运动中作为“古史辨派”的创始人,推动了《古史辨》的出版,他所提出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也引发了民众对于中国历史的重新认识。
2025-05-13
-
丁言昭:姜德明赠我电影说明书
1928年12月1日出版的《狮吼》第11期上,有这样一条消息: “徐志摩陆小曼合著的剧本《卞昆冈》,不久将由戏剧协社等编排公演。
2025-05-13
-
钱锺书也曾提到“人工知能”
我们现在就应该准确地向AI技术开发人员表达出我们在人文学术特别是文学教育的方面,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