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从文与卞之琳的“薪火相传”
1935年7月,25岁的卞之琳从日本回国。
2024-12-11
-
王佐良教授1980年代的文化出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是当时的主旋律之一。
2024-12-11
-
阅读琼瑶:字字句句是为爱燃烧的热火
2024年12月4日下午1时,86岁的著名作家琼瑶告别了人世。
2024-12-11
-
流沙遗简——战火中抢救居延汉简往事
居延汉简是《史记》《汉书》之外,存世数量最大的汉代历史文献。
2024-12-10
-
子张:钱谷融先生书简及其他
今年炎夏过后的两个小长假,从图书馆借来钱谷融先生两种书信集,一是二十年前出版的《闲斋书简》,一是十一年前出版的四卷本文集中的《闲斋书简录》。
2024-12-10
-
一本小说集,巴金为刘白羽保存了45年
1936年,20岁的刘白羽应邀到上海,由好友靳以引见结识了巴金。
2024-12-10
-
《香港文学》与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的创立,是香港文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2024-12-10
-
林徽因探寻古建遗韵的美丽剪影
摸清文物家底,守护历史根脉。
2024-12-10
-
哭友已无算:胡适与早年的几位亡友
1904年,胡适跟随其兄胡绍之离开绩溪前往上海。
2024-12-09
-
马良春:于史料见才华
马良春(1936—1991),辽宁盖县(今盖州市)人。
2024-12-09
-
《随感录》是萧红最后的文章吗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口中“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是80年代杨义著作里“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
2024-12-09
-
鲁迅与国学续话
鲁迅《中国文学史略》手稿 图片选自《鲁迅与国学》 编者按 近日,学者孙郁新著《鲁迅与国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024-12-07
-
琼瑶小说过时了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琼瑶小说风靡大陆,每个租书店都摆着煌煌几十大册,那些浪漫的名字比如《雁儿在林梢》《一帘幽梦》《紫贝壳》等等一字排开,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琼瑶文字帝国。
2024-12-06
-
《子夜》遭遇的肢解与曲解
刊于《茅盾研究》第1辑(1984年)的《子夜》大纲之一 茅盾晚年写作《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时加书名“我走过的道路”),有意拿《子夜》作为一个专章详细介绍,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2024-12-06
-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董事的胡适(1929—1937)
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于1917年,英文名是PUMC(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1930年更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
2024-12-06
-
束沛德:年届93捐书琐记
我是做文学组织工作的,长年累月与文字打交道,写报告、讲话、总结、汇报,往往不期而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2024-12-06
-
也谈《晨报》上的吴兴华作品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3期刊登了吴心海所著《卞之琳的信与吴兴华的佚诗》,作者“自陈机缘巧合,又在沦陷时期的北京《晨报》上披露了他在北京《晨报》上发现吴兴华的诗作7首(组),经过读秀、CNKI等中文各大学术数据库搜索,均未有结果,也鲜有论者提及,至今无人整理,无疑当是佚诗”,并基于自身的阅读经验,对这批诗作的写作时间做出初步判断,附上整理的其中部分作品。
2024-12-05
-
从北平到伦敦:老舍与许地山的文学情谊
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诞辰125周年。
2024-12-05
-
朱东润从政80天
朱东润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
2024-12-05
-
怀念 | 琼瑶:不要为我难过
“我是花火,我已尽力燃烧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12月4日,台湾知名作家琼瑶在新北市淡水区家中去世,终年86岁。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