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金农和盐水鸭
一 2024年,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金农的水仙》出版了,新书上市,内心有些小得意。
2025-03-26
-
萧乾与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旧址正门 1992年5月5日至11日,萧乾文学生涯60周年展览在京举办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3月26日,开馆典礼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隆重举行。
2025-03-26
-
从筹委会文件解读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诞生传奇
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在北京西郊的万寿寺西院挂牌 1985年3月26日,这对巴金(左二)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梦寐以求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终于正式开馆了。
2025-03-26
-
守护文学的火种——“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年回顾展”策展手记
1985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盛大的开馆典礼。
2025-03-26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九)升华期
大事记(九):中国现代文学馆“升华期”(2021—2024) 2021-2024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以茅盾故居革命文物保护为起点,通过“红色经典大展”等品牌展览赓续红色血脉;以十届客座研究员方阵、《青春之歌》奖学金构建学术高地;以“文学馆之夜”直播、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2024年5月18日中国现代文学馆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累计馆藏近百万件、年参观超27万人次,用“红色经典展”与“新时代文学成就展”,书写了从革命记忆到时代精神的文学传承答卷。
2025-03-25
-
老舍的“老牛破车”
1935年9月16日,陶亢德主编的《宇宙风》半月刊在上海创刊。
2025-03-25
-
新文学如何发明“古典”——以“整理国故”为视角
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建制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并列作为二级学科,除文艺学外,其余三个二级学科均呈现出研究领域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2025-03-25
-
束沛德:决定命运的“三个一”
本文作者(左二)与儿童文学界的朋友在一起 本文作者于1952年的留影 人一生的遭际和命运,多半不是自己能把握、掌控的,往往被一些外来的、偶然的因素所左右。
2025-03-25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八)融合期
大事记(八):中国现代文学馆“融合期”(2016—2020) 2016年-2020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启了融会发展的新篇章,从手稿活化到空间叙事,从个案钩沉到体系共建,文学始终作为融合介质,在历史长河与当代生活中编织绵延的文化经纬。
2025-03-24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七)深化期
大事记(七):中国现代文学馆“深化期”(2011—2015) 三十而立,2011年—201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5-03-24
-
打开吴宓的“小红箱”
在当代中国学界,吴宓是一个由冷渐热的研究对象。
2025-03-24
-
诗心剑胆一“义工” ——张诗剑印象
张诗剑(左六)、曾敏之(左五)与作者(左三)20世纪90年代在福州 2024年5月13日,张诗剑先生与世长辞。
2025-03-24
-
刘琼:回忆恩师骆寒超
骆寒超 去年12月28日凌晨4点,距离新年2025年不到4天时间,骆寒超老师在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杭州城与世长辞。
2025-03-24
-
管桦和他的《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手稿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3-21
-
柳诒徵日记首度公开整理出版,看他“一生书里活”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京江柳氏十二世。
2025-03-21
-
梁启超、钱穆两位大家为何出书同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字不差的书名出过两个版本,作者分别是中国两位学术巨擘——梁启超和钱穆。
2025-03-21
-
春天,从旧书里生发
翻阅泛黄的书页,触摸手写的批注,淘二手书不仅是一种获取,更是一场跨越时间的精神对话。
2025-03-21
-
一艘打捞星光的航船——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四十周年之际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
2025-03-21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六)创新期
大事记(六):中国现代文学馆“创新期”(2006—2010) 岁月不息,奋斗不止,2006年-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走上创新之路,不仅完成了二期工程的设计和审批工作,更在数字化建设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
2025-03-20
-
刘心武:沙僧的隐秘心事
1980年,我住在北京劲松一栋居民楼顶层。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