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高远东:而已斋忆往——追念王世家等先生

      王世家老师与孙玉石老师的友情是怎么开始的,我没有问过究竟,只是把他们的友谊当一个先定事实接受下来。

    2024-12-04

  • 胡适与“胡适博士著”

      蔡元培夸胡适治学有“遗传性”,即他所以能著作《中国哲学史》,乃是因为“龙生龙、胡生胡”。

    2024-12-04

  • 王纪华:卷起亚细亚的星云

      国民党特务给《联合晚报》王纪华、陈翰伯的恐吓信。

    2024-12-04

  • 缓之:离开南开的日子

      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我住在校内第一宿舍二层东南把角的那间,就在新开湖西侧。

    2024-12-04

  • 叶嘉莹的北京足迹

      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2024-12-04

  • 孙郁:想起端木蕻良

      汪曾祺生前不太看得起同代人的一些文章,但对于端木蕻良却另眼相待。

    2024-12-03

  • 从北京走出的“散文三杰”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三位曾在北京求学,受到京派文学熏陶,后来又都到山东任教的青年,因文学创作风格相近,被人们称为抗战前的“散文三杰”,他们是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

    2024-12-03

  • “余独好修以为常”——追忆叶嘉莹先生

      2024年11月30日晨,六点多我从北京出发,九点到达天津丹河北道地铁站。

    2024-12-03

  • 清末刘师培入端方幕府风波

      摘 要 :刘师培1907年春接受章太炎的邀请赴日本参与《民报》编辑。

    2024-12-03

  • 以真启美 以美启真——华罗庚与诗词

      华罗庚(1910—1985),祖籍江苏丹阳,生于江苏金坛。

    2024-12-02

  • 郭嵩焘不是独醒者

      《远西旅人:晚清外交与信息秩序》 皇甫峥峥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出版 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氋氃,激赏深惭羊叔子。

    2024-12-02

  • 叶嘉莹:莲花纵谢 莲心永存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

    2024-12-02

  • “为推动社会前进而拿起笔来”

      1952年5月,在《和人民一道前进——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周年》一文中,柳青认识到,高尔基、鲁迅等作家之所以有其“独到的思想和独创的风格”,就在于“他们是拿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作的”。

    2024-11-29

  • 梁衡:在小县城路遇经典

      有事过山东庆云县,这是一个靠近河北边境的小县,只有34万人口。

    2024-11-29

  • 斯文在镜 史影为证——英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孔庙和国子监

      19世纪中叶,中国步入一个新旧制度更替,传统与现代博弈的时期:政治变革风起云涌、经济活动贯通全球、文化思想东西交汇,华夏大地在一片复杂交错的图景中萌发着希望。

    2024-11-29

  • 全身心投入,全过程浸润——《创业史》是怎样写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

    2024-11-29

  • 女性何以不宜称“先生”?

      “先生”作为现代中国称谓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日常社会交际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4-11-28

  • 20 世纪中国语文运动的新叙事

      一、新的叙事策略 钟雨柔的新著《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以下简称“《汉字革命》”)叙述了20 世纪上半叶一段关于汉字革命与文学革命相互缠绕的历史,主要论及鲁迅、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唐兰等人相关言论和实践。

    2024-11-28

  • 铭记欧阳予倩的戏剧贡献

      上海戏剧学院的赵骥教授,是我特别敬仰的学者,他在中国话剧史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在早期话剧的文献收集与整理,剧目、剧场、思潮、现象、文化的研究方面,不辞辛苦,贡献卓著,令我深深感动,由衷佩服! 这本文集是他对于欧阳予倩先生早期论著的整理、集纳,沉甸甸一大摞,内容丰实。

    2024-11-28

  • 魏源的交友

      “民族之先觉,命世之大贤。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