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东进》:从鲁南烽火到时代回响
来源:中国审计报 | 李仲  2025年09月22日16:37

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对历史的忠实再现,更在于其能否深刻揭示历史规律,并以艺术的力量感召当下、启迪未来。叶炜的长篇历史军事小说《东进》,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本书是“红色鲁南三部曲”的首部作品,以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主力东进鲁南、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战略行动为背景,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人物塑造、深厚的人文关怀融为一体,谱写了一曲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英雄史诗。

精妙再现制胜之道

本书跳出了对历史事件的线性铺陈,而是通过对典型事件的艺术提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小说将日寇的残暴、国民党顽固派的消极抗日、地方武装的摇摆不定等多重矛盾交织并置,凸显了八路军东进山东敌后这一战略决策的艰难与远见。

作品对历史逻辑的呈现具体而细微。通过太和镇惨案与我军反击的鲜明对比,揭示了“斗争与团结并举”统战策略的必要性与正确性;经典的陆房战斗,则在敌我悬殊的对比中,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思想。而收编改造刘玉胜、团结感召万春圃等情节,更是将“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这一论断,转化为一个个充满智慧与魄力的历史实践。这些精心构思的情节,使宏观战略与微观战术无缝衔接,为读者理解我党我军如何在复杂的历史棋局中掌握主动权,提供了生动的文学案例。

成功塑造革命者形象

115师政委谷四喜的形象,是小说思想深度的集中体现。他既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也是一位在战火中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坚定信仰者。他随身携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留田突围,正是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翻边战术”的生动体现,深刻揭示了科学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同时,作者并未将英雄人物“神化”。谷四喜身患重病却依然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岗位,体现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政治本色。而在面对一盘辣子鸡时,从食指大动到自觉付费的细微刻画,则将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品格,落实在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之中,使英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可亲可敬。

赋予宏大叙事以情感温度

本书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宏大叙事的框架下,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让冰冷的历史事件充满了灼人的情感温度。谷四喜在老乡家中陪伴妻子分娩,为孩子取名“东进”,这份短暂的家庭温情与他旋即奔赴战场的抉择形成强烈对比,将革命者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尾声,长大的“东进”与当地儿童共唱民谣,革命薪火在纯真童声中完成了传承。

作品还通过刘玉胜家族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的深刻影响以及中华民族内心的坚韧与善良。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描写,将叙事从金戈铁马的“有限战场”,拓展到了触动灵魂的“无限疆域”,深刻说明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伟大事业。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文学的形式,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命题,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致敬,更为我们今天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