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在新故事与大故事之间 ——在第二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会上的致辞
10月24日,由中国作协指导、成都市政府主办的“2025成都第二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作协主席阿来,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辜学斌、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玲等出席发布会。本•亚诺、阿特尔•伊索姆、道尔顿•格兰特、王晋康、何夕、宝树、杨晚晴、海漄、阿缺、段子期、武荭、顾奕等科幻作家、编剧与会。
以下是施战军在发布会上的致辞。

科幻,正在有源有向地创生着它应有的时空文明语境。“天问”,始于屈原对宇宙万物之道的庄重探寻;今天,我们的作家们正以一部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作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与屈子对话;以天马行空的想象,蕴含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邃思考和对未来可能世界的生命关怀。
科幻,正在有据有力地塑造着它必有的多元业态实景。从大赛涌现的优秀电影剧本、游戏剧本,以及“年度最具影响力科幻IP转化案例”,我们看到了想象力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从“年度科幻AI视频”的诞生,我们得到了前沿科技为艺术表达带来的全新体验;从“十年十部最受欢迎科幻文学翻译出海作品”中,我们更看到了华语科幻走向世界的健朗步伐。一个以文学为核心,多业态共荣的科幻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中国作协将一如既往,继续做广大科幻创作者最坚实的后盾,为大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让每一份宝贵的想象力都能被看见、被珍视。
技术确实在越来越直接地影响新的书写。借此机会,我简要说几句我个人多年阅读科幻、思考科幻的感受——关于“新故事”和“大故事”。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要奔赴的,是提升一个时空,升起讲新故事的勇气;到如今的境况,我们正在实现的,是置换一个时空,换来讲大故事的法门——这既是科幻小说发展史的实际,也是每一个有志向有成就的科幻作家攀缘上升的必经盘道。
当科学的基础原理依然不断出现刷新式认知、工业化社会深度纠缠智能魔法,认识论在深化、方法论在更迭,表层形貌越发无过渡地左右着内在生命处境,影响着思、愿、言、行的深、浅、勤、懒甚至有、无、动、停,于是,高新科技效能与高古人文钝感这种配比的存在,使长久骄傲的文学传统样式逐渐历史化,但对擅长天问的科幻来说却仿佛天机,已有与未知之间、生命与情境之间、科学与哲学之间、新故事与大故事之间,皆可科幻。
我们的科幻文学,就处在新故事的创制向大故事的建构发展的阶段,由我们的经验积累、写作理想和文学使命决定,最应有所作为的关键时期已经到来。
科幻是科学的诗学,有能源支撑的想象力表达,事关形象、路径、逻辑、境界的持续发现和无休止抵达。这也让英雄主义生活和理想主义日常,成为科幻作家的世界语言。科幻文学从人类出发,探知万物万象的究竟,捕捉星际甚至外宇宙的幽妙呼吸,寻绎生命体互补并自适的秘籍。
新的伟大的中国小说,在科幻文学正典化的大故事中,正在显露可望可感的实体轮廓。
星空浩瀚,探索不息。“天问”之后,必有回响。让我们共同期待,华语科幻在未来的征途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