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培恒先生的内曜与心声
与《不京不海集》一样,《不京不海集续编》(以下简称《续编》)也是章培恒先生生前亲自编定,在编排上有所不同。
2025-03-06
-
余嘉:旧书如新
旧书有旧书的好。
2025-03-05
-
我国新文学中女作家第一人
在现代文学史上,陈衡哲女士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女作家,这是早些时候听倪墨炎先生说的,但总感缺乏佐证,后来我查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辞书版)该条,指出她“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女作家”,可见此言之非虚。
2025-03-05
-
陈蝶衣为周璇写歌
孙莺女士编的《陈蝶衣文集》已出第一辑,我喜欢时代曲,对跨界文人陈蝶衣的词作家一面多看了几眼。
2025-03-05
-
冯雪峰对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的贡献
冯雪峰1903年生于浙东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从小就受过劳动和生活的磨练,又特别爱好文学,1921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是该校“晨光文学社”的骨干。
2025-03-05
-
馆内馆外——应邀来华法籍图书馆员眼中的北平
杜乃扬在国立北平图书馆讲座大厅 街头耍耗子的,一只小白鼠正在奋力爬梯子。
2025-03-04
-
1956年梅兰芳回泰州演出始末
艺术大师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推动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为京剧事业的创新性发展和国际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025-03-04
-
与姜德明先生的一段借书之缘
听说姜德明先生的藏书要拍卖,我就关注一本书的出现,一本向姜先生借的书,一本未借成的书。
2025-03-04
-
陈世旭:前辈作家素描
题记:半个世纪的写作中,除了在大会上远远看到前辈作家或只是听到他们的名字,我有幸交往的极少。
2025-03-04
-
以张爱玲小说为例 看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版本研究为甚么重要?因为这牵涉到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文学欣赏的方向,以及文学作品价值等关键问题。
2025-03-03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二) 筑基期
大事记(二):中国现代文学馆“筑基期”(1986—1990) 中国现代文学馆自1985年启航,五年间以破竹之势,深扎根基、开枝散叶。
2025-03-03
-
“眼高手低”与“小步快走”
章培恒先生画像 《洪昇年谱》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收稿证明 章培恒先生《不京不海集续编》所收《洪昇年谱》和其他论文篇目,基本为章先生生前所确定。
2025-02-28
-
“让她到大地上去” ——忆恩师韦君宜
1992年,作者探望韦君宜(左) 将毕业了。
2025-02-28
-
百年邹氏:笔端丰碑家国情
2月16日,邹家华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25-02-28
-
半部《老残游记》的传奇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个人尤喜《老残游记》,不足18万字的篇幅(残缺不全),比之动辄四十余万字乃至百万字上下的另三部小说,不啻为最精简的一本。
2025-02-28
-
《偶成》其实并非偶成——鲁迅作《偶成》前后事
鲁迅的杂文,多针对时人、时事、时闻。
2025-02-28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一)初创期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
2025-02-27
-
王风:“五四”与“新文化”
“五四新文化”合称,其固定化虽晚到抗战前夕,但于今也可算是由来已久,而多已连用不可分别。
2025-02-27
-
成仿吾·甘人·李初梨: 重勘“革命文学论争”的发端
引言:谁打响了“革命文学论争”的第一枪 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论争的焦点、规模、持续的时间、论争主体的多样性等较历次文学论争都无出其右。
2025-02-27
-
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始末
青年时期的闻一多 《红烛》是闻一多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