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兵:重申作为“思想结构”的现实主义的意义
谈到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就不得不提及令人略感沉重的“现实主义”的话题。
2018-08-20
-
强军史诗的铿锵回声
金色的八月,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周年。
2018-08-18
-
“无意乎相求, 不期而相遭”
“非为作文,文思自来”,自然而然地进入写作状态,这是部分文坛前辈的经验。
2018-08-17
-
国际博弈与未来10年的中国文学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是民族复兴大步向前的时代,也是诸多尖锐问题无从回避的时代,是中国更深地参与世界的时代,也是世界更多地寄望于中国的时代。
2018-08-17
-
当代文学的“当代性”与“国际化”问题
当代文学的“当代性”或者“国际化”问题是当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折射,中国在重新进入世界新秩序后必然会在文化想象与构建方面有相应的历史表现。
2018-08-17
-
为什么杂文不可或缺
杂文,是文学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一枝奇葩。
2018-08-16
-
“类像”时代中女性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提要:在“类像”时代,当代女性的处境与传统女性相比有了更为复杂的变化,被主流意识形态和消费意识充分美化和篡改过的“理想女性”,远离了女性的真实体验。
2018-08-16
-
文学,可以“私人订制”吗?
“私人订制时代”似乎已经来临。
2018-08-16
-
文学翻译:“请进来”与“走出去”是一个整体
■ 就算如今引进书铺天盖地,普通读者甚至一般文学出版从业人员对世界文坛的了解仍然是比较表象和片面的。
2018-08-16
-
李宏伟:青春、代际与文学现场
主持语: 这一组文章专题研讨青春写作,作者根据在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组委会今年初举办的“培文三人谈”第一期的发言大幅度整理而成。
2018-08-14
-
胡平:深入生活的事情
对于作家来说,深入生活当然重要,但还是可以再说几句。
2018-08-13
-
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者依然是诗的灵魂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博客、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发展,诗歌发表和诗歌阅读的门槛被迅速拉低,到处都是诗人,许多创作中分行即为诗,越来越多的草根诗人进入大众视野,像余秀华、郭金牛这样的“草根诗人”更是成为媒体“宠儿”。
2018-08-13
-
名物之外的自然存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在现代化的刺激下生出诸般变化,写作者们自觉反省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
2018-08-13
-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史概念,“20世纪中国文学”被赋予一种常态的时间意义,从而能够包容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复杂的文学形态。
2018-08-13
-
小说的大陆气质
要是说起外国小说来,最对我的脾气和性格、胃口和文学观念的,就是拉丁美洲小说。
2018-08-13
-
有感于丰子恺的“慈孝之美”
8月1日,千年古刹杭州灵隐寺内,为期一个月的“慈孝之美”丰子恺人生与护生漫画纪念展开展,展出丰子恺所作的关于人生、护生两大主题的百余幅经典漫画,为民众献上一场展示慈孝之美、护生之善的精神大餐。
2018-08-12
-
创意写作兴起的时代意义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或译“创造性写作”)在一些国家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创意写作学科的真正崛起却是近30年来的事情。
2018-08-10
-
互绑的个人与历史
在《历史与怪兽》一书中,王德威研究文学与历史的互动,并以远古传说中的怪兽“梼杌”为象征,来勾勒二十世纪以来,历史暴力如何以不同的形式肆虐中国。
2018-08-09
-
简论青春文学与“青春性”
主持语: 这一组文章专题研讨青春写作,作者根据在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组委会今年初举办的“培文三人谈”第一期的发言大幅度整理而成。
2018-08-09
-
写小说的四个忌讳
第一忌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