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魏建军:浅谈新时代视域下的中国经验表达

来源:文艺报 | 魏建军  2018年10月22日07:22

古人云:“辨方位而正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视域下,文学层面“中国经验”的阐释空间也在能动地发生着变化。

中国经验的表达诉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文学创作已经无法准确地表达当下中国的大时代。这意味着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文学命名可能在以后的文学史中以“新时代文学”这样的概念来命名。新时代文学话语表达中的中国经验将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重新回归文学为人民书写的现实主义的传统与道路。

在新时代视域下,作家对文体一定会有更多的选择。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发展迅速。可以说报告文学对于中国经验的书写具有天生的文体优势。报告文学把握、捕捉现实生活快速、准确,表达中国经验的能力和思想更能代表新时代的精神肌理,具有多维度的提升与呈现。如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山神》,陈启文的《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李延国、李庆华的《根据地》,李春雷的《赶考》《我的中国梦》《朋友》《初心》,王宏甲的《塘约道路》,李朝全的《国家书屋》,黄传会的《辽宁舰,五岁了》,李青松的《一种精神》《塞罕坝时间》,叶多多的《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朱晓军和杨丽萍的《快递中国》,龚盛辉的《决战崛起——中国超算强国之路》,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吕铮的《猎狐行动》,蒋巍的《中国读本:塞罕坝》《国之盾》,纪红建的《乡村国是》等等,许多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展现着报告文学这一直面现实、把握时代、关注人民、礼赞英雄的文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报告文学文体的内生性,创作的原动力需要作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社会知识、卓于常人的学术见解、生动挺拔的文学激情,进而在激情的河流中,明晰地完成对真实性原则的根本坚守和对写作对象的理性评判、精彩表达。报告文学作家作为时代话语的表达者,尤其是新时代视域下中国经验的表达者,应具有更好的职业素养和使命,即作家首先不应该只是一个闭上眼睛虚构世界的人、一个自己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活得糊里糊涂的人,一个面对复杂的环境精神孱弱的人,而应该是一个精神强大、具有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能力的人。这样的一种精神准备不仅需要来自文学的滋养,更多时候需要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开拓与滋养。再次,作家的文学表达要“忠实”于现实之“根”,信仰“人民是艺术之魂”,书写人民的精神,即书写国家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最后,当下写作又出现了许多概念写作,以纪实类写作而言就有“报告文学”文体和“非虚构”概念写作两种,在面对巨大挑战的今天,报告文学作家需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应该坚守对传统文体上的认知和共识,坚守报告文学创作的“信实”之“源”,即不是亲眼看到的事情不去写,不是亲自走过的地方不去写,没有经过充分证实的历史不去写,这不仅是对报告文学作家的要求,更是文学服务于人民的基本自觉。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才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如何建明因写作《山神》而采访主人公黄大发时,跟着黄大发惊险走完他带领村民在千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的一条长达十多公里的人工“天渠”。“天渠”道非常狭窄,加上丝雨连绵,道湿路滑的困境,使其行走异常艰难。但报告文学文体的真实性原则和报告文学作家的牺牲精神促使作家必须跟着主人公走一趟才能设身处地了解黄大发和村民历时36年修成天路的艰辛,黄大发们“当代愚公”的精神才在作家笔下得到英雄般的叙述。

新时代视域下“中国经验”的报告文学表达,并不是不借鉴其他文体的优点,相反,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成长,离不开其他文体的滋养,如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上的创作实践,非但不是干扰,反而会成就其在异常丰富的现实生活逻辑面前展开前景无限的叙述和记录,使得作家笔锋所触,处处生春。如作家陈启文从一个知名小说家成长为一名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道路,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多年来,他完成了一篇篇卓有见解和情怀的报告文学作品,始终秉持独立调查的精神,富有雄心壮志、带着文学的良知和报告文学理性的评判能力,究研水利之利弊、思忖粮食之安全、忧焚国是之维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为写作中国水利系列、粮食系列作品奠定了独特而坚实的叙事基础,可以说是新时代视域下优秀的“报告文学”表达。

在新时代视域下,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创作也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在报告文学写作中,他更是善于借鉴其他文体的滋养。他的报告文学作品如一泓清流,灵动不拘,如《木棉花开》;既有家国命运的忧思,又有人物悲欢的交响,如《赶考》《农夫的宇宙》。李春雷笔下的人物,真实而可感,温暖而有力量,摒弃了有些报告文学作品主题讴歌过于露骨、文学表达全篇充斥新闻语言的俗习,提升了报告文学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其笔下的人物也就是真正的属于文学的人物。

“一句真话的分量比地球还重”,这同样适用于报告文学文体不可替代的价值判断。但生动地说出真话、抵达真相还远远不够,报告文学作家更要努力在遵循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写出带有作家理性评判能力的闪烁着思想光芒的作品。重要的是对题材的选择和思想的提炼。只有有思想的作品,才会给人持久的震撼与回味,才会在广袤的时空中照亮人类的未来。作家王宏甲一直以来对社会带有持续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凸显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特有的对社会与人生的认知能力、把握能力、评判能力和预知能力。在当前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公司深陷“芯片”危机的时代困境里,读他先前写的《王选的选择》一文,就会明显体会到一个作家的预见性。在众多作家被邀约写作时,他发现了塘约村,写就了《塘约道路》,“塘约道路”成为新时代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以借鉴的方式之一。这两部作品的写作,除了作家对题材的准确选择,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思想倾向和评判能力,拥有这样的能力,写出来的作品才会具有思想的光芒。

新时代的中国经验每一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文本也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功能性的呈现。希望在越来越多作家和批评家的参与下,真正构建起新时代文学广阔的天空,出现“大森林”般的作家和批评家群,出现在这样史诗般的时代写出“史诗”的伟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