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英雄——读王雨的中篇小说《永生》
王雨新作中篇小说《永生》,发表于今年5期《青年作家》头条,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发表在《中国作家》2024年第7期。
2025-10-28
-
以诗歌为内核:论王家新散文随笔写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王家新在诗歌创作之外,还写有大量诗学随笔和札记,并先后出版13部散文随笔集,这不但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氛围的形成有重大影响”,而且构成了整个新时期以来诗歌写作、批评和新诗研究的巨大背景和参照。
2025-10-28
-
卓一苇:走向世界,历史小说的叙事新维度——读范稳长篇小说《青云梯》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小说了。
2025-10-28
-
《跨文化艺术美学》的理论贡献
长期以来,我们的美学研究存在着将“古今”这一时间维度与“中外”这一空间维度硬性叠加的倾向,由此形成了“中即古”“西即今”的中西二元论模式。
2025-10-28
-
在心中修篱种菊——读邹世奇散文集《只向花低头》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邹世奇的散文集《只向花低头》“文化散文”的特质分外彰显,深厚的人文底蕴、浓郁的书卷气息氤氲其中。
2025-10-27
-
《有风穿过杨梅林》:生命意义的追索和眷恋
巢笑与自然万物间的“连接”,是一种微妙的关系,很好地体现在他的诗集《有风穿过杨梅林》中。
2025-10-27
-
“在世界中书写中国”——徐则臣《域外故事集》的文化表达与叙事创新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步入文坛以来,笔耕不辍的徐则臣已成为70后中国作家的代表性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色与丰富的作品谱系。
2025-10-27
-
穿行于时间迷宫的沉思者——宁肯《一条河流的两岸》读札
宁肯大学毕业之后离开北京,去西藏的一所藏区中学支教。
2025-10-27
-
在历史长河中打捞人文星光——评杨满沧新著《长河故人来》
杨满沧的新作《长河故人来》是一部承载着千年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散文集,作者用一篇篇文章引领我们开启一场又一场跨越历史时空的心灵对话。
2025-10-27
-
历史的长镜头与教科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共七大召开80周年。
2025-10-27
-
《江水谣与贮贝器》的哲学底蕴
《江水谣与贮贝器》爱松 著 云南教育出版社 爱松的现代长诗《江水谣与贮贝器》,是由《江水谣》和《贮贝器》两部风格迵异、厚度各不相同的长诗合在一起的。
2025-10-26
-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评秦北长篇小说《掌心》
《掌心》是一部聚焦中国创业者研制国产芯片的长篇小说,既充满励志色彩,又具备强烈的现实关怀。
2025-10-26
-
藏在“掌门人”故事里的故宫岁月
《故宫掌门人1925—1949》 章宏伟 著 中华书局出版 20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迎来了建院百年之庆。
2025-10-25
-
王春林:庸常人生困境的凝视与书写——关于王选短篇小说《落白》
倘若说年轻的80后作家王选近些年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寻常人等人生困境的捕捉与书写,那么,短篇小说《落白》就毫无疑问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2025-10-25
-
《岁时花事》:时光中的花影
沈胜衣的《岁时花事》,宛如一幅细腻精美的画卷,以农历岁时为经,以花草为纬,巧妙编织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自然世界。
2025-10-24
-
用文字丈量长江——读《只有一条长江》
全长约6300千米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共11个省、区、市,最终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2025-10-24
-
想象力如何贴地飞行——论周于旸的小说创作
小说是想象力的艺术,写作者从生活的困惑出发,凭借想象力的翅膀凌空蹈虚——这种超拔构成了创作的不竭源泉。
2025-10-24
-
地方性书写的崭新尝试——评周宏翔《当燃》
近年来,从“新东北作家群”到“新南方写作”,小说中的地方性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2025-10-24
-
《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用最自然的方式打开“内心的房间”
近年来,个人非虚构写作之风蔚起,构成了“素人写作”竞相表达的舞台。
2025-10-24
-
陈朴《从修剪工到群众演员》:一位素人作家的10年漂泊之书
陕西青年作家陈朴最新出版的非虚构作品《从修剪工到群众演员》,以2004年在果园当修剪工为开篇,到2013年找到稳定工作前当群众演员的尝试为结束,按照时间逻辑串联起自己10年间的打工经历。
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