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自己比作一面鼓:吴越、班宇、岳雯谈《必须写下我们》 2023-08-17
- 黑孩、傅小平:写作是为了弥合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裂隙 2023-08-17
- “我愿意把如何到达的过程写出来” 2023-08-16
- 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亮点在哪里?这五点提前知道 2023-08-16
- 关仁山:记录变革中的乡土中国 2023-08-15
- 独家 | 常小琥《如英》:那些不得不说出口的终将发出鸣响 2023-08-15
- 王若虚:我想通过这本书,痛饮时代的眼泪 2023-08-15
- 世界上没有渺小的体裁,只有渺小的作家 2023-08-14
- 胡安焉、刘书宇、苏怡杰、王计兵:素人写作 2023-08-14
- “诗歌是我对人生最美好的答复,诗歌让我处于孤寂而享受孤寂” 2023-08-11
- 骁驰 × 马一莎:哪一树寒枝可栖 2023-08-10
- 李亚:遗忘艺术中的自我需要才能让内心的创造变成可见的活物 2023-08-10
- 韩东:诗歌已成为我的一部分 2023-08-10
- 叶梅:点燃孩子爱科学的火种 2023-08-09
- 棉棉 × 周洁茹:有关你的一切都是文学 2023-08-09
- “让读者在作品中听到中国在歌唱” 2023-08-08
- 学者韩昇:走读《史记》,看历史中的中国 2023-08-08
- 费滢:小说这个梦,是想给“边角料”一个完整的世界 2023-08-08
- 玛丽亚·特蕾莎与兰心的对话 2023-08-07
- 朱正:鲁迅真会写文章,但也有没写好的文章 2023-08-07
- 朱婧:让光进来 2023-08-07
- 费滢:小说这个梦,是想给“边角料”一个完整的世界 2023-08-04
- 让文学的庄稼长在更肥沃的土地上 2023-08-04
- 对谈:“涌现与创造” 2023-08-04
- “短篇小说就是分寸的艺术” 2023-08-02
- 李亚:遗忘艺术中的自我需要才能让内心的创造变成可见的活物 2023-08-02
- 对话《我在北京送快递》作者胡安焉:工作为何伤人? 2023-08-01
- 声音,或批评的曲度 2023-08-01
-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2023-08-01
- 昨天的英雄,如何打动今天的读者? 2023-08-01
- 作家子禾:文学要关注的是人本身,无论他成功或失败 2023-08-01
- 孙频:小说还是要回到情感本身,这样才有意思 2023-07-31
- “一切叙事都是故乡叙事” 2023-07-31
- 东西:文学的目光越拉越长 2023-07-28
- 韩敬群:沉下心来认真对待当代文学 2023-07-28
- “其实我所写不及我所想万分之一” 2023-07-27
- 最精彩的“包浆”是人,而不是器物 2023-07-27
- 你的“文化基因”动了没? 2023-07-26
- 周良沛谈读书 2023-07-26
- 《书生行》:“如实的全文现实主义”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