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来:文学首先是建设自己,要有尊严、体面和内在的道德要求 2025-07-11
- 格非对话杨好:生活充满烦恼,但人可以快乐 2025-07-09
- 房伟:在历史的褶皱之处发力 呈现战争横截面 2025-07-09
- 好的创作是将文学敏感性与时代敏感性合而为一 2025-07-09
- 姚鄂梅访谈:以笔为杖,探向人性深处的暗礁与微光 2025-07-07
- 黄梵:短篇小说的快感本质是对多巴胺的利用 2025-07-07
- 康震:阅读的第一要义是喜欢 2025-07-06
- 梁鸿、陈年喜对谈回顾|当你去感受故乡时,恰是感受到自己的时刻 2025-07-04
- 历史细微处,半世纪的普通人生活 2025-07-03
- 张映姝:用另一场轻兑换生命之重 2025-07-02
- 黄立宇 × 徐畅:意义的抵达和叙事的真诚 2025-07-01
- 周百义:既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专家研究,也是对先生的纪念 2025-06-30
- 李明春:用文学之笔书写“医者仁心” 2025-06-27
- 白先勇:理解《红楼梦》的伟大,自然心生敬畏 2025-06-27
- 魏思孝、肖千超对谈:一个乡村书写者的局限与追求 2025-06-26
- 想谈谈马斯克和苏东坡的熊培云 2025-06-25
- 张秋子:文学的意义,恰在于肯定个体经验的不可替代性 2025-06-24
- 黄梵:新诗的酒神时代快要结束了 2025-06-23
- 谢广明:机器人离“家家都有”还有多远 2025-06-21
- 我的睡前书都是侦探小说 2025-06-19
- BIBF文学之声|宝树:期待未来优秀文学作品,不论那时我们还是不是人类 2025-06-19
- 对谈|袁长庚等:普通人的写作就是宏大叙事 2025-06-19
- BIBF文学之声|畀愚:写作的挑战在于说服自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2025-06-19
- 吕新:字数是有限的,生活才是无限的 2025-06-19
- BIBF文学之声 | 钟求是:当我用AI试手写小说 2025-06-18
- 打通读者的想象力与同理心 2025-06-18
- 阿措首部长篇小说《沧城》:滇西北小城的所有故事,是自己疯长出来的 2025-06-17
- BIBF文学之声|汤汤:心灵的成长无法被AI代替 2025-06-16
- BIBF文学之声 | 艾伟:写作经年,最大的变化来自读者 2025-06-16
- 丁帆、李浴洋:批判态度应当是知识阶层的共同底线 2025-06-16
- 诗人鲁迅,正是那个鲁迅 2025-06-14
- 李洱:如何解读同代人的创作? 2025-06-13
- 对生活感兴趣是写作最持续的动力 2025-06-13
- 陈离 刘露芃等:创意写作——让你“丰富”且更“属于自己” 2025-06-12
- 林白:在离开与抵达之间循环 2025-06-11
- 新书上市半月,苏童再谈《好天气》 2025-06-10
- 毕淑敏:任何快乐抵不过书中所得的欢愉 2025-06-10
- 王朔:真实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 2025-06-09
- 面对“未来已来”,科幻作家在思考什么? 2025-06-06
- 吴晨骏×夏商:我曾经怀疑过写作的意义 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