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成大过浯溪
一 乾道八年(1172年)的腊月七日,年关之际,本该阖家团聚,但范成大却从老家苏州出发,前往桂林——南宋静江府所在地。
2024-01-10
-
虫,也曾风光过
如今,虫的名声不佳。
2024-01-09
-
范成大田园诗中的悯农情怀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占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男耕女织、农业为本的生存状态在中国延续数千年,农业不但养育了华夏民族,也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形态。
2024-01-09
-
奇观念与晚明文学研究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01-08
-
李庆西:杭州话,孤独与积极修辞
小伢儿,老头儿,筷儿笃笃唱歌儿。
2024-01-08
-
卖鱼湾的香案吏
丁月湖是卖鱼湾的一个小文人,一辈子舞文弄墨,到头来连个秀才也不是。
2024-01-08
-
《南史》具有的“小说家”气质
《南史》,李延寿著,卢振华、王仲荦原点校,张金龙主持修订,中华书局,2023年10月 《南史》是一部史书,为什么说它具有小说家的气质?这里的小说家不是指写短篇、中篇或长篇小说的小说家,而是指传统图书分类中子部下面的“小说家类”著作,内容多以街谈巷议、谈神说鬼、奇怪幽渺的故事为主。
2024-01-08
-
天增岁月人增寿——从“元日试笔”谈古人年龄计算方式
又快到了辞旧迎新的时间,将看似简单的数字赋予深远的寓意,是人类的共通性。
2024-01-05
-
到底谁作了这首樱桃诗,安禄山还是史思明?
近来编辑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补白大王”郑逸梅著《花果小品》书稿,拟出彩图增订本,几经搜寻,检得中孚书局1936年版,也是该书的初版本。
2024-01-03
-
端石如德人:书斋中的砚台
中国人在生活中素来注重美感。
2024-01-03
-
“精华南国盛,文学大吴多”
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文学成就尤为突出,大家名家如繁星丽天,各种文学流派与主张层出不穷,往往引领潮流,开风气之先。
2024-01-02
-
冬日意趣在点滴中呈现
冬季作为四季之末,天气寒冷,外出行动不便,又没有太多应节的物产,在古代诗词中常以凄清、凋敝的形象出现。
2024-01-02
-
东方朔:不只是幽默大师
东方朔是古代知识分子里非常独特的一种人。
2023-12-29
-
流寓与山水美的发现
只有到山水之中方能发现山水之美。
2023-12-28
-
顾农:说刘长卿诗《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790?)《送灵澈上人》诗云: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2023-12-28
-
岑参:正是天山雪满时
史籍中作为地名的“轮台”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中有“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的诗句,“萧沼”一作“萧治”,但可能性不太大,因为要避讳唐高宗李治的名讳,所以应是“萧沼”;岑参的另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我将二者合在一起,用作今天主讲的题目“正是天山雪满时”。
2023-12-27
-
惨绿少年、瘦羊博士…… 这些成语别望文生义
成语作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从古至今一直被沿用。
2023-12-27
-
施蛰存说唐诗的“四面八方”
用施蛰存先生自己的譬喻,他一生开了四扇窗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为古典文学研究;西窗则是外国文学翻译;北窗是独到的碑版整理。
2023-12-27
-
“夺人所爱”亦成文章
近日查找与墨有关的典故时,看到苏东坡的一篇短文《记夺鲁直墨》,特别有意思。
2023-12-26
-
名家的知识理论建构
名家学派以惠施、公孙龙为主要代表。
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