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窈窕淑女”再探

      《关雎》是今本《诗经》的第一篇,其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可谓妇孺皆知。

    2024-01-22

  • 《水浒传》中的“武艺”与“本事”

      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里,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为何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除了人物形象鲜活,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外,《水浒传》还有一个其他许多古典名著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它通过对武术技艺和器械的展示,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

    2024-01-19

  • 顾炎武在太华山的朋友圈

      著名学者嵇文甫为赵俪生专著《王山史年谱》所作的序中说:“清初关中诸儒,大多是坚苦卓绝,壁立万仞,在当时北方学者中最虎虎有生气。

    2024-01-19

  • 清代京城腊八粥慰藉游子心

      全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024-01-18

  • 唐代腊药有何妙用

      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此时粮食已经入仓,旧时的人们会举行“腊祭”感谢上天的恩赐和祖先的护佑。

    2024-01-18

  • 吃粥吃饭,听风听雨

      南宋某年春日,梅花被风吹尽了,幽兰开始飘香。

    2024-01-18

  • 腊八节:祈福言嘉平,赠粥有余温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腊八节”一直是重要的保留节日。

    2024-01-18

  • 腊八蒜的季语

      腊八为什么腌蒜? 腊八腌腊八蒜是老北京都熟悉的习俗。

    2024-01-18

  • 驱邪避瘟过腊八

      老北京过年,从腊月(农历十二月)已经开始,一进腊月,各家就忙着置办年货。

    2024-01-18

  • 腊八曾是“卫生防疫日”?

      又是腊八,想起宋代山东籍诗人王洋的“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2024-01-18

  • 老舍与京西模式口

      于净波绘制的《祥子行动路线图》 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

    2024-01-17

  • 张德斌:细扫红楼“雪”

      约半月前,一场罕见的北京大雪上了热搜。

    2024-01-16

  • 竹枝词中的老上海

      清末民初之际,上海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竹枝词,有的是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有的则由坊间出版印行;其作者大多是寄居上海的士大夫、文人,如袁祖志就曾做过上海县丞、《新闻报》主笔。

    2024-01-16

  • 王久辛: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天我们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来到了辛弃疾的终老之地阳原山,拜谒剑笔凌云、一心要洒血践行“九州归一,山河一统”的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

    2024-01-15

  • 白娘子为什么是“白”的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故事,目前有较充分的证据显示,可能是世界性蛇女故事的一个中国化版本。

    2024-01-15

  • 《华阳国志》: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原作《华阳国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其成书于公元348—354年之间,因地处华山之阳而名。

    2024-01-15

  • 杨慎的茶人风范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续焚书》中说道:“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然得弟读之,益光彩焕发,流光百世也。

    2024-01-12

  • 鹅馔:从珍馐到土菜

      最近,“烤鹅腿”在高校学子中流行起来。

    2024-01-12

  • “牙祭”,还是“衙祭”?

      “打牙祭,本‘打衙祭’之讹传,《通考》载石林叶氏云:“节度使碧油红斾,受赐才藏于公宇私室,皆别为堂号节目,每朔望之次日祭之,号‘衙祭日’,祭毕,分肉以畀众人。

    2024-01-11

  • 《繁花》有情,江南有味

      电视剧《繁花》里藏着一套江南食物密码。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