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为何痴爱鹅?
在我国书法史上,“书圣”王羲之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时期的质朴书风,真书势形巧密,草书浓纤折中,行书遒媚劲健,更创造出了妍美流变的新体,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2023-08-02
-
《本草纲目》通识:从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起
在1951年维也纳世界和平理事会上,祖冲之和李时珍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李时珍遂取代“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成为中国传统医药之代表人物。
2023-08-01
-
陆景与《典语》
《典语》是三国之际吴人陆景所撰,著作时间不详,最迟当不晚于吴天纪四年(280年)。
2023-08-01
-
从《柳氏传》到《翠翠传》
有学者曾指出:“《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文学成就不是一蹴可及的,如果没有前朝文言小说的承前启后,我们很难相信传奇能从唐宋直跨数世纪于清代跃为高峰。
2023-08-01
-
梁冀大将军的“兔苑”
东汉时期,外戚集团多次左右朝政。
2023-07-31
-
《夜雨寄北》是“寄内”之诗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结构回环,语言浅近。
2023-07-31
-
黄宗羲的异代知音
黄宗羲入清之后,对抗清复明之举已经绝望,于是决意不仕,独处穷乡僻壤,数十年致力于明代遗献征辑与选编。
2023-07-28
-
古人夏日如何斗蚊子
近日,一则“北京的蚊子都被‘热死’了”的报道在网络走红,引发人们对蚊子的关注。
2023-07-27
-
行卷·科举·状元
状元——科举的进士一甲第一名。
2023-07-26
-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023-07-25
-
饮茶的起源
饮茶是现代人极其普遍的生活习惯,作为各国人民的饮品,说茶独占鳌头也不为过。
2023-07-25
-
刘勰的“三代”情结
“三代”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是指夏、商、西周,秦以后也开始包括东周,并且一直沿用下来。
2023-07-24
-
“重叠金”:额黄与返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023-07-24
-
岳麓书院大门联解义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存在过大大小小书院七八千所,其中著名者有所谓四大书院之说。
2023-07-21
-
“强哉矫”:屈原的君子品格
汉以后,儒家学者往往用孔子圣人的标准来评价屈原,对屈原不合圣人的行为模式多有指摘。
2023-07-20
-
读书人身上的一块“胎记”
一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因被南朝梁太子萧统编入《昭明文选》而得以幸存。
2023-07-19
-
兴衰更迭:经世诗风在清代的消长
中国古代的经世诗风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儒家经世精神作用于诗歌而形成的诗学潮流,具体到创作层面则表现出变风、变雅的基本形态,反映了介入现实、参与历史的思想内涵。
2023-07-19
-
虎!虎!虎!——取经路上的伏虎人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空袭珍珠港成功。
2023-07-18
-
宋四六与“夺胎换骨”法
宋人习惯于将骈体应用文章称为四六,这是以文章骈四俪六的形式特征来命名文类的一种方式。
2023-07-17
-
葡萄在夜光杯中,变成透明液体
中国的史籍中第一次出现“蒲陶酒”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太史公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的描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2023-07-17